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系統整合機會最大 內容再提升就超強

關鍵領袖3〉華碩電腦執行長 沈振來

蕭玉品
user

蕭玉品

2017-03-27

瀏覽數 13,900+

系統整合機會最大 內容再提升就超強
 

本文出自 2017 / 4月號雜誌 VR/AR激戰 最強台灣隊來了!

這款手機是全球第一支搭載Google Tango技術與Daydream的手機,能感知自己的位置、方向,以及與周圍物體的距離。透過準確測量,手機能直接探知鏡頭內物體的尺寸,或在遊戲、教育、商業等各方面產生應用。同時,這款手機還能與Google平台相容,觀賞VR內容。

對華碩來說,Zenfone AR的考驗很大,手機要跑VR/AR,運算能力必須足夠,而將複雜的東西放在小巧的手機上,薄度、溫度問題都要克服。

Zenfone AR展出後,尚未上市就獲得各大媒體獎項,包括Engadget的「CES最佳產品(Best of CES)」、SlashGear的「2017 CES最佳智慧型手機(Best Smartphone of CES 2017)」等。

除了手機,華碩也推出搭載NVIDIA顯卡的迷你電腦Vivo PC X(M80),獲得Oculus Rift認證,屬於VR-Ready的機種。

顯然,華碩在VR∕AR事業頻頻布局。目前華碩的五大核心事業,分別為PC、智慧型手機、物聯網、人工智慧與VR/AR。VR∕AR赫然在列。

今年2月,華碩召開2016年第四季法說會時,執行長沈振來也在會上直指,今年對VR∕AR有較強的企圖心,「我們正在研發整合運算、電池等零組件的All-in-one裝置。」所謂的All-in-one裝置,就是內建晶片,無線、不用接電腦、手機的VR設備。

華碩做為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知名品牌,沈振來如何看待台灣在VR/AR硬體、平台、內容的發展?

成立生態系 需要建置平台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您怎麼看VR硬體裝置的發展趨勢?

沈振來答(以下簡稱答):現在我們在講的VR硬體裝置有三種。第一種叫PC VR,能和PC連結。談到PC,代表運算能力很強、品質好。第二種叫移動性VR,例如Google的Daydream View VR。第三種是將運算、電池都整合在一個裝置的All-in-one。但目前VR硬體還有很多改善空間,包括溫度、安靜、電池、螢幕解析度、視角角度、重量、人因工學等。

問:台灣在VR/AR生態系,能在哪方面著墨?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答:生態系要成立,需要系統整合、平台與內容三個領域。建置平台,一定不是一個公司的力量,勢必是大聯盟,甚至國家。

務實一點談,平台是以美國為基礎,美國大公司很積極投資平台,他們有號召力、敢投資,像Google、微軟這些市值高的公司,比較有機會建平台。我觀察,大部分的平台都在美國,連德國、英國都做不太起來,日本只有SONY的PS遊戲,韓國也沒機會,中國大陸有一點點。

系統整合則不只硬體,還有韌體。發展VR,台灣的生態系都在系統整合這塊,已經很有基礎。我認為,我們在系統整合的著墨空間較大。

台灣系統整合已有一整支隊伍,從零組件開始,運算也要IC,台積電就很重要,甚至未來聯發科也有機會,你把它想成iPhone的概念就好。

價格過高問題 明年應可解決

問:今年,各專家不斷強調要增加VR內容,台灣有機會嗎?

答:發展AR內容較容易,尤其和文化、地域或教育相關,例如故宮博物院的導覽。我們可鼓勵內容,如果內容和系統整合一樣厲害,台灣就超強。

問:有人說,VR硬體裝置的價格過高、會引發動暈,是阻礙VR普及的原因,您怎麼看?

答:VR的確要解決成本,還有戴起來的舒適度問題,看著會不會暈眩?操作是否靈活?從系統整合的角度來說,台灣和全世界都要面對這些問題。

但改進很快。因為VR產業有太多廠商,大家都很積極。價格方面,我估計明年就解決了。重量每年會降一點,這和人因工學有關。舒適度則牽涉運算能力,螢幕每秒鐘能達到幾赫茲、畫面更新幾次,現在已經有人在研發每秒120赫茲的裝置,還有人體轉動時的視角,是否都舒服、好看。另外,運算也和電池、散熱、顯示技術有關。

我認為,今年和明年,在系統整合與內容都會突飛猛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