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見到他,目光很難從他倒三角形的陽剛體態上移開。當他現身採訪現場,最想秀給記者看的不是T恤下緊繃的胸肌,而是手。
目光順著膨大的上臂三角肌與肱橈肌往下,連接手掌的腕骨,卻異常纖細,代表他先天體型瘦小,硬練才有現在的結實身形。翻開手掌,手指根部因天天舉重、拉單槓,早已結成死皮厚繭,「按按看,早就沒感覺了!」黃益中說。
老繭盤據手掌20年,比他當老師的資歷還久。
故事從黃益中讀師範大學一年級時說起。當時的他,是個一心想打籃球耍帥的大男生,幻想心儀的女生會在場邊給他遞毛巾。偏偏他身型瘦弱,跟壯得像公牛的男生一對撞,就彈個老遠。毛巾?別提了!
「那一刻我就懂了,女生不會把我當男友,只會把我當朋友,」大夢初醒的少男化悲憤為力量,隔天就去校內健身房報到。從此,6點下課後,多數大學生成群結隊吃晚餐、回宿舍上BBS;兩天健身一次的黃益中,下課後總是獨自吃點輕食,8點進健身房練兩小時,10點才回宿舍。「健身沒太多技巧,但需要很高的自律,」他說。
健身,與其他運動有兩大差異。第一,必須連做三個月,才能隱約形塑出肌肉的形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非但沒效果,還會因乳酸堆積導致肌肉痠痛,「連下床都會痛!」
其次,多數運動都能一群人一起做,娛樂兼社交;相較之下,健身枯燥無聊,而且十分折磨。
意志若不堅 隨時會半途而廢
黃益中每天健身,每次練習內容大同小異:第一個動作是反手拉單槓,直上直下,「想像把自己舉起來十次,很痛苦!」接下來重量訓練,50磅的啞鈴,左右手各舉30次。筋疲力竭後,再拉單槓十次。從最痛苦的開始,也以最痛苦的結束。
這還不夠,最後再跑5000公尺。曾是海軍陸戰隊的他,要求自己「以阿兵哥的標準來跑」,不但要在20分鐘完成,最後幾圈還加碼衝刺,跑完後非得喘個10分鐘才能恢復正常呼吸。記者聽得瞠目結舌,他卻輕描淡寫,「我不會只想『盡力而為』,我喜歡把自己逼入絕境,這樣才有效。」
逼入絕境的習慣,把健身強度推到極限;無意間,也將心理韌性張到最大。
師大畢業後,黃益中取得國中教師鐵飯碗。但為與學生有更多智識互動,他決定報考高中教師。準備考試時間,他早上7點半就到校,下午5點一下班便先跑5000公尺,再開始讀書,連續八個月;2015年,他花三個月趕出第一本書《思辨》,即使在最忙碌的時後,健身的優先順序也未稍稍後退。
如果晚上有事,就提早一小時起床做伏地挺身;若不巧一整天都沒時間健身,隔天也一定會補齊兩天的份。即使去日本玩,旅館房間小到僅容轉身,也要想辦法找空間抬腿、做仰臥起坐,黃益中說著便示範起來。「肌肉如果不緊繃,就覺得今天怪怪的,」他捏捏手臂,「我無法連續休息兩天。」
許多人以為,健身沒有時間地點限制,隨時可以開始;但這也意味著,只要稍稍意志不堅,也會隨時半途而廢。健身20年來,許多人欣羨黃益中健美的肌肉,陸續加入健身行列;卻也因它既痛苦又無趣,又一個個退出。長長的健身路上,最後只剩他踽踽獨行。
近年投身社運,一身肌肉,也給自稱「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黃益中帶來意外優勢。別人看他鼓著肌肉、蓄小平頭的狠勁,難免禮讓三分。陰錯陽差,這身原本要練給女生看的皮囊,最後成了保護弱勢的臂膀。
去年,黃益中與女友步入禮堂,不必再靠「肌肉猛男」的形象吸引女生,健身的任務看似功成身退,但黃益中卻停不下來。「健身是一條不歸路,」他說,「肌肉很現實,一不練,就跟你說再見。從頭練,就再痛一次。」
20年磨合,黃益中享受肌肉帶來的成就感,卻仍無法愛上健身,「早上起床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健身,」他常常是半閉著眼睛,才做完伏地挺身。他與健身就像一對歡喜冤家,痛苦又煎熬,卻無法一日沒有對方,「就算到60歲,還是要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