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全球景氣影響,一向有自行車王國美名的台灣,整體自行車產業出口值,這幾年也跟著進入寒冬。根據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資料統計,2016年1至9月,台灣自行車整體出口值,較前一年衰退高達兩成以上。老大哥巨大機械,2016年第三季淨利更是重摔,幾乎腰斬。
然而,卻有一間強調「慢工」的手工單車中小企業,以老師傅純手工焊製車架、前叉、輪組,最後再經由人力,慢慢整車組裝,闖出名堂。
即使消費者下單後,必須望穿秋水,苦等至少三個月,才能拿到成品,每台車三萬元起跳,比起一般單車平均售價硬是貴六倍以上,還是能維持每年兩位數成長,更已打開亞洲市場,外銷新加坡、韓國、中國大陸。
這個品牌就是「MID Bike」。創辦人是1971年生的李弘俞。熱愛手工單車的人,對此品牌肯定不陌生,他曾是全台手工單車零組件的最大供應商。
2014年,長榮航空推出廣告「I SEE YOU」,主角是金城武,在台東伯朗大道拍攝,廣告爆紅後,除了被捧為「金城武樹」的茄冬樹,受到朝聖,廣告中金城武優雅瀟灑的在台東平原上所騎的單車,正是MID手工單車。這讓MID也意外受惠,成了「金城武腳踏車」,知名度大開,吸引一堆人爭相詢問,之後,明星蔡依林、全家便利商店拍廣告時,也是指名使用他們的單車。
「真的沒想到!當時我們只是間零組件供應商,」李弘俞談到此事,至今仍一臉訝異。
2009年由李弘俞掏出十萬元創業的MID,起初做二次加工零組件,主要客戶是日本手工單車業者。他指出,日本手工單車市場已流行多時,但手工單車零件做工繁複,一般傳統廠商根本做不來,或不願做。他看準這塊商機,把這些傳統廠商的零件買來,再交由其他工廠的師傅拋光、噴砂,讓零件質感提升。
經過加工的零件,身價幾乎翻了三倍,舉例來說,一個腳踏車龍頭向傳統廠商進貨成本是250元,經過加工,可賣給車商600多元。
之後,他與傳統加工廠合作,專精難度較高的金屬工藝設計,將鋼材做多道程序加工,連螺絲釘也不放過,更開發出首創的鈦鍍鋼管車架,鋼管鍍上一層鈦技術很難,因為要控制鍍上去的顏色深淺,失敗多次,每次都靠老師傅手工製作、研發。
從零組件供應商 轉型做整車設計
近幾年,台灣跟上日本風潮,開始流行手工單車。他的零件自然被業者相中,曾經全台七成手工單車業者零件,都出自於他手,等同掌握了所有手工單車業的命脈。
為了銷售零件,他手工打造了幾台單車展示,方便客戶挑貨下單。沒想到,2014年,其中一台被廣告商拿去讓金城武騎。為什麼偏偏挑上他的車?「我問廣告商,他們說,如果金城武騎的是巨大或美利達的車子,能看嗎?」他笑說。
順水推舟,在金城武光環包圍下,MID乾脆轉型做整車設計,從單速車、淑女車、兒童車一應俱全。牛皮椅座墊、真皮手把、純手工拋光的車架……,充滿手作工藝拼貼的痕跡,也因為純手工,每台車都長得不同。
消費者可依照喜好,指定顏色、造型、材料、大小……,老師傅再慢慢敲打出客人嚮往的腳踏車。相較於大量生產,手工優勢就在獨特性。「雖然是小眾市場,但忠誠度和消費力都很高!」他說,為了與眾不同,這群消費者不只掏錢,還願意等,因為他們了解,「慢」可以創造出別於量產車的價值,騎起來就是不一樣。有不少人買手工單車是為了收藏,也有男性消費者,因為花太多錢,車拿到時,不敢牽回家,怕被太太罵。
當全世界都在思考機器化來提升生產效率時,MID用更多手作的溫度,開創慢商機。證明了愈手做,愈慢,愈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