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受《遠見》專訪時強調,韓國能順利推行,是因為在全球化浪潮下,高經濟成長的韓國,有愈來愈多人不幸福!
他指出,在韓國卻流行一句話:「我最近失去了靈魂」。當資本主義大行其道時,若僅有少部分人從中獲取暴利,這樣的社會發展將給人民帶來極大的不快樂。
他觀察,當人均GDP超過1萬5000美元,倘再往上成長,人民的快樂指數反而會開始下滑。慢城理念,就是要站在資本主義前面,平衡已經失速的經濟列車,幫助人們找回生活的本質。
慢城推廣的第一步,是要透過教育,讓居民對地方文化、歷史、生活產生認同,並加以保存,進而以城鎮的特殊步調生活,讓人民變得幸福。
當觀光客踏入慢城後,遊客會放慢腳步,與居民一同生活,吃在地食材、體驗特殊文化、學習在地手工藝等,從慢城居民身上,找回快樂。
經由這樣的方式,韓國已經幫助很多人重拾人生答案。也從鄉鎮渲染到都市,在釜山也開始有「城市中的慢城」的概念,以五萬人為一個單位,企業也跟著響應,試圖幫助都市人減壓。
他觀察,台灣與韓國同樣都是高經濟成長的國家,如果慢城理念在台灣扎實推動,除了會增加城鎮觀光特色,人民也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