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後,我考上台大植病系,當時實驗課要操作顯微鏡、畫植物和昆蟲的圖像。我常看顯微鏡看到眼睛發酸,也不擅繪畫,很快就發現自己熱情不在這。
隔年轉到農化系就念得很快樂,成績也不錯。我以過來人經驗建議學生,念喜歡的系所,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我常說「魚游鳥飛,各有所長。」每個人專長不同,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路。研究所也是,要有學習的動機和渴望,不應只是隨波逐流跟著念。念有興趣的研究所,將來才會脫穎而出。
選指導教授,名氣未必有助就業
該不該念研究所?我認為要看自己的職涯規畫。如果工作有明顯的實務和技能導向,碩士學歷未必會加分;如果將來走學術或研發工作,念研究所還是很有幫助。
另外,選指導教授也很重要。假如想進入產業界,最好跟著有產學合作計畫的老師做研究、寫論文,一方面提早認識業界,不會有學用落差問題,另一方面也能結合興趣及所學。
很多理工科學生找指導教授時,喜歡找名氣大、規模大的實驗室或老師,其實未必有助就業。在我看來,老師的教學理念、指導風格能吻合學生的興趣和性格,才是最重要的。好的老師能點燃學習的火苗,將來學生畢業離開學校,對就業、創業也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