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推動「開放創新系統平台」 擴大跨界交流

工研院院長、資策會執行長 劉仲明

蕭玉品
user

蕭玉品

2016-08-30

瀏覽數 21,100+

推動「開放創新系統平台」 擴大跨界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9月號雜誌 哈日新主張 風格就是商機

劉仲明坦言,這兩個臨危受命,是他進院內30年來的最大挑戰。但工研院和資策會目前沒有合併計畫,而是採取兩方軟硬路線整合,打破過去只會悶頭做自己技術的隔閡。

清大化學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劉仲明進工研院材料所前,也曾在輔大、清大化學所任教。最為人樂道的是,他喜好禪修。

談到工研院向來強調的前瞻創新,他特別引用老子的《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來形容量化、數字至上,只是徒增框架,創新是框不住的。

略帶禪意的思惟,為整合大計,增添些許想像。以下是他的專訪精華:

我一進工研院,是在材料所,原本以為職業生涯會在所裡結束,沒想到當了副院長後,還接下院長。

今年新政府上任,突然又多了個事,就是兼任資策會執行長。雖然意外,但要做跨領域整合,沒有兼任也沒辦法做。

以組為單位 推動技術分享

隨著物聯網、智慧機器人、健康照顧趨勢興起,接下來要看系統,尤其是錯綜複雜、很難預測的系統。這是工研院在四、五年前的策略會議上就丟出來談。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我們在工研院內推動和外部連接的開放創新系統平台(Open Innovation System Platform, OISP),不能像以前在各所做完技術,再出去找人技轉或合作,而是在提出創新點子時,就找到跨領域的團隊合作。

做法是在所裡以組為單位,讓每位組長從OISP的角度,分享一到三個能與其他單位合作的技術,也藉由討論、交流,更了解彼此,擴大合作可能。

2007年,材料所和化工所整併成材化所,由於材化所對應石化業,強化了和產業的關係,研發能量大增;原先化工所的財務每年都在盈虧邊緣,合併後已成為工研院財務體質最好的單位。

徐爵民當院長時,我是副院長,決定將OISP的概念推到全院。我接任院長後,繼續推動OISP,要求工研院每個技術中心下的各組都參與。

一路下來,我發現努力沒有白費,電光所、資通所、巨資中心、生醫所、服科中心,都有火花。未來還會推行到產服中心、技轉中心、行銷傳播處等單位。

例如機械所有個經驗很好,就是把軟體當成第二專長,已推動十年。

我兼任資策會執行長後,在工研院找了服科中心、資通所、機械所等單位,和資策會辦了一天工作坊,彼此都覺得有效果。

工研院摸索出的好作法,可以分享給大家,而平台就是很好的方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