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堂值千億的西門學,究竟哪裡厲害?

所有企業經營者都該上的一堂課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16-08-30

瀏覽數 23,800+

一堂值千億的西門學,究竟哪裡厲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9月號雜誌 哈日新主張 風格就是商機

西門町能有當下的光景,除了時間的自然演化外,更是一場無可取代的空間和人文的際遇。若將西門比喻為一個經營成功的百年企業,解構其歷久不衰的心法,說穿了,是一部最經典的企業經營學。

一走進西門這個「街頭商學院」,許多人納悶的是,縱觀全台商圈,何以只有西門能無畏時空流轉,代代都各顯風華?

第一章〉拿捏天時

政府加持,讓代代西門有風華

這與西門總有源源不絕的公共建設有關,讓它總在關鍵時刻轉型、重生。

清末時期,台北城的西門(寶成門)原只是一個荒塚纍纍的墓地。1895年,日本殖民,仿效東京的「淺草」,在西門打造了一個散發現代香氣的消費樂園,不但慰藉了在台日本人的母國鄉愁,也投射了台灣人對異國的想像。

1896年日人興建西門市場,1908年在原址蓋的八角樓(今紅樓)落成,成為日本人採買據點,從此西門開始熱鬧。據文獻記載,國民政府接手前,西門町已群聚200多家店。國民政府接手後,持續對這座極具宣傳樣板的商圈,努力建設。

1961年後,政府在中華路中央,蓋起了總長1171公尺、一共八座樓的中華商場,容納了1644個租戶,平均每店2坪大的空間,銷售音響、電子零組件、玉器、藝品、成衣、茶館等各種商品,成為台灣最大商場,盛極一時。

西門徒步區發展促進會現任理事長劉佳鑫的父親,正是當年在西門開設委託行的商家。他回憶,當時台灣人出國不易,靠國外船員帶回來的舶來品,彌足珍貴,「每次水手一下船,總把所有行頭穿戴在身上,到了委託行再一一卸下,有時一脫就是十幾件衣服!」

劉佳鑫說,由於每家委託行賣的都是不同水手帶來的「獨家商品」,任由商家開價,即便洛陽紙貴,仍然搶翻天,「我家曾在過年期間賣出100多件羊皮衣,當時一天的收入足以買下板橋一棟房子!」

風光持續到1980年代,隨著SOGO百貨在1987年開幕,時尚商圈一度從西區移往東區。加上正逢台北進行鐵路地下化,1992年拆除中華商場,硬生生截斷了西門與台北車站商圈的臍帶。

但即便西門町一度進入黑暗期,但執政者,誰也不敢讓它毀於當朝。吳伯雄和陳水扁等兩任台北市長分別在1990年和1998年兩次改造西門町,並設立徒步區,為西門注入一劑強心針。

果然,重新開張的西門町,再現爆發力。據西門徒步區發展促進會統計,過去20年來,西門町每年消費額從原本的264億元,成長至450億元,足足增加了七成。

第二章〉掌握地利

好地點發酵,讓條條大街攏結市

而讓西門能量不滅的,還有令其他商圈望塵莫及的立地條件。

「東區雖然交通四通八達,卻遠不及西門町!」大家房屋西門加盟店店東曾世榮分析,西門町看似位處台北市的邊陲,卻因緊鄰板橋、三重、新莊等新北市蛋黃區,又有多座橋梁銜接,實際上是整個大台北地區的核心。

「東區吸納的,只是台北市200多萬的消費群,西門則多了新北市核心區的200萬客群,能量是東區的一倍!」曾世榮進一步分析。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永慶房屋捷運西門店業務副理馮長昊也指出,相對於東區是個長型的街區商圈,人潮沿街走到盡頭就很懶得回頭再逛,方型的西門町不同,由於往東走到中華路,很多人不願跨越偌大的馬路而折返再逛,往西走到淡水河堤防,也只能再回頭,讓遊客一進到西門町很容易「鬼打牆」,繞了好幾圈才出來。

曾在台北市天母、東區、師大和西門町都擺過攤的馮長昊更拿出他多年的擺攤哲學:「最容易聚集人氣的商圈,最好路幅要介於5~15米。因為路小,在視覺上,就覺得商店密集、人潮洶湧,遊客很容易一跨就逛到對街,簡單來說,就是『結市』!」

「這正是為何西門可以撐起『萬年』這個垂直式賣場,而東施效顰的『東區名店城』,就冷冷清清!」

馮長昊回想自己在萬年騎樓下擺攤賣衣服的輝煌日子。他直接向工廠拿貨,一件成本50、60元的衣服,轉手就賣200元,一小時就能賣70多件,一個月可淨賺30多萬元。

第三章〉運用人和

包容力,讓多元文化變商機

西門擁有跨世代、跨族群、跨國界的元素,則是另一個不敗心法。由於西門歷經了百年、橫跨不同世代,不但許多老元素依稀可見,許多時興的商品又能湧入,讓西門可謂為全台少有跨越時空的商圈,粉絲也沒有專屬年齡層。

以青少年來說,西門町是一個能夠「秀自己」的大型流動展場,任何匪夷所思的造型,及一般人打死都不會穿出來的服裝,在西門街上隨處可見,稀鬆平常。

西門町的包容,不僅沒有年齡、階級的限制,更沒國界!這其來有自。當1980、1990年代,西門町最沒落,地租暴跌,意外給年輕人一個在當地絕佳的創業機會。當時隨著哈日風揚起,許多「單幫客」就在西門萬年大樓聚集。

在這十層商業大樓裡,簇擠著一家家面積極小的商店,賣公仔、模型、動漫、雜誌及流行服飾、配件等。PC HOME創辦人詹宏志,就稱其為「新奇商店」。演變至今,西門町已成為全台絕無僅有的「拼貼文化」,哈日、哈韓、嘻哈、刺青、同志、塗鴨、COSPLAY……一應俱全。

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同族群又衍生出不同的商機。以西門獨有的電影街來說,除了帶來陣陣的追戲族,更創造了另類的「影食文化」。

其中,1967年開張,夾在樂聲戲院與日新戲院中間的「三吉外賣」,現由第二代高文峰經營。父母原是水果小販,來到武昌街後,轉行經營冰果室,作起電影客生意,後來逐一擴充至賣熱食,甚至一度就像影廳內的福利社一樣,專賣外食。

第四章〉團結共榮

組織力推動,讓商圈發展不內耗

誠如一個成功的企業,強而有力的組織力亦不容或缺,西門也擁有這條件。最值得一提的是由當地地主、房東所組成的西門徒步區發展促進會。

許多商圈,住家與店家總是無法共容,導致兩敗俱傷。但西門町,由於住戶也多是商家,房東比誰都希望商圈繁榮,所以一如師大夜市,住商互告,根本不會在西門發生。

而西門促進會,從第一代理事長高文峰起,就用「百貨公司」的方式,「促銷」西門町。定期舉辦各項活動吸引遊客前往,如西門購物節、西門「瘋」街特賣、西門文化嘉年華。

最經典的是,這群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成員,還想了許多新點子。一如將街道分區,於燈柱上分別漆上黃綠紅,取其諧音王力宏,再配合上編碼,讓逛西門,從此不再迷路。譬如循著綠色燈柱,來到編號E12燈柱旁,即可找到知名小吃「阿宗麵線」。前幾年,為了因應手機支付的潮流,促進會早已著手推動西門商家手機支付系統,成為全台最早走入手機支付時代的商圈。

西門町可謂為老店的殘酷舞台、新店的育成中心、名店的星光大道,以及怪店的研發中心。它,不僅是全台商圈的典範,對於企業來說,更是一套價值千億的經營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