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則一〉它結合書與咖啡、書與家電,活用「生活提案力」
蔦屋家電設置許多舒服的單人座沙發,讓人輕鬆坐下看書,加上星巴克咖啡的香醇,讓人不想走。客人來店時間變長,書與咖啡自然形成一種逛家電的「引擎」。
而且分類方式很獨特。例如料理區,放烹飪書籍,旁邊會擺放新式廚具及廚房家電。並不是書歸書,家電歸家電,而是同類主題混合在一起。
又如自行車區,除了腳踏車,也擺有談騎車的日文書及英文書,並會放打氣筒、安全帽等。書與家電的「配套」完整呈現,這便是「生活提案」,會激起消費者的採購欲。
守則二〉家電的空間擺設,充滿美學
一般3C賣場大多把家電陳列的很密集,並貼滿售價標牌,卻看不到設計上的特色及特殊技術,純粹是為了賣而賣,很商業。
這種陳列方式,被蔦屋視為「過於務實」,只好全面顛覆。這家店保留了大量空間,讓家電個個都像藝術品般擺設,擺設充滿了生活美學,利於詳細解說並現場操作。
守則三〉以「生活風格」進行商品分類
一般家電店是依照產品區分擺放,分成行動裝置區、電腦區、電視區、CD及DVD區等。但蔦屋的分類卻是以主題區分。例如「溝通」「工作型態」「娛樂」「廚衛」。
溝通區內有書及咖啡、手機;工作型態區有電腦、文具及雜貨、專門書;娛樂類則有視聽家電、視聽軟體、專門書;廚衛類則分調理家電、書及咖啡、雜誌,打造出多樣化的生活群像。
守則四〉營造出「家>店」樂於駐留的舒適空間,讓客人被想買的商品包圍
蔦屋家電想要塑造的氛圍是,宛如置身家中,空間讓人覺得非常舒服,進而誘導購買商品的欲望。蔦屋家電內處處有舒適的閱讀區、沙發區、懶骨頭區,誘人逗留。
守則五〉聘用「達人店員」(Concierge),營造管家服務
這裏的銷售人員也跟一般家電不一樣。「達人店員」不只需要具備專業知識,更擁有許多領域的專長,提供客戶提案及建議。
以美容家電區的達人店員福永麻子為例,曾任義大利造型師、美容室經理,豐富的職場經歷,能為顧客提供「變美麗」的生活提案,並協助顧客實際試用美容儀器。
守則六〉打造一間即使是網路時代也會想去的家電店
各大實體通路莫不受到網購的巨大衝擊,但蔦屋家電連宅男宅女也逛,是網購無法完成的體驗。譬如,廚具區,每天在固定時段烤出香噴噴的麵包提供試吃。
守則七〉活用T卡集點卡的會員資料庫,做好會員個人行銷
將近一半的日本人持有CCC集團發行的T卡集卡,(T Point)每一筆消費均被紀錄,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
譬如,從資料庫中可以查知誰來到蔦屋買書卻沒買家電,當他刷T卡結帳時便會主動提供家電的折價券,鼓勵他購買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