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其他40多歲的上班族過著領死薪水,每天上班累到回家只想倒頭大睡,卻完全沒想到如何替未來退休生活做準備,年近40的吳先生已經開始規劃退休生活。
經濟系畢業的吳先生,個性活潑靜不下來,覺得廣告行銷比較好玩有趣,不想從事坐在辦公室的金融業,因此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廣告公司上班,月薪跟22K相去不遠。
他自知在廣告公司工作量大、工時長,太操勞對身體不好,薪水也不高,兩年多後就轉到一般企業當行銷企劃。直到2007年在工作上遇到瓶頸,辭去工作後,到美國找朋友並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後,才回到台灣到外商保險公司當行銷企劃,這時薪水已經是初出茅廬時的兩倍,大約來到5萬5000元。
退休生活費不能光靠年金
吳先生指出,雖然在外商公司擔任行銷企劃,薪資不錯,但因為買了房子,每個月繳完房貸後,所剩無幾。加上他認為公司裡的資深同事多,評估自己往上升遷的空間少,薪水恐難以增加,萌生去意。因緣際會下,捨棄已談妥的金融業公關一職,在朋友介紹下,從行銷領域轉換跑道當保險業務員。
從薪資穩定的上班族,轉職到薪資不固定的業務員,可說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捩點。
「我要試試挑戰不同的人生,」吳先生當時抱持的念頭是,把這個人生的轉彎當成一個機會,就算沒達成目標,再回去熟悉的領域當行銷或公關也不難。即便父母擔心業務員沒有固定薪資,他還是毅然決然轉行。
吳先生說,好在他的公司提供新人每個月有固定薪資補貼,有業績的話另有業績獎金,就算第一個月在公司受訓沒業績,至少可以維持基本生活開銷。
有經濟系的背景,以及認真負責的服務態度,吳先生初試啼聲,第一個月就達到公司設定的目標,每週可繳出三張成交的保單,並持續一年。短短不到三年當上業務經理,目前年薪約200萬元之譜,已是同齡者的好幾倍高。現在的他不需要負責銷售保單,僅需服務既有客戶,主要的工作是召募及培訓新人,旗下約有十位業務員。他的業務員若表現好,相對地他也可以領到較高的業績獎金。
吳先生不諱言地說,會意識到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看到同樣身為教師的父母,退休生活卻大不同。媽媽是國立高中老師,50歲就輕鬆退休;父親在私立大學教書,卻要熬到65歲才能退休。
最重要的是,「退休規劃的前提是收入的增加,」吳先生語重心長地說,唯有穩定且持續增加的收入才能做長遠規劃,「如果是一般上班族,收入只有55K,有房貸後也沒辦法存錢,如何規劃退休理財呢?」像他2007年就在台北購屋,大部分的錢都拿去繳房貸,當時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替退休生活做規劃。
因為從事保險業,吳先生的財務規劃以保險為主。他現在有兩個分別4歲、不滿1足歲的小孩,每個月的家庭生活開銷大概4萬多元,但一年所繳的保費,包括小孩教育基金、為自己退休準備的年金等保費就高達40萬元。
其中,他為自己規劃的退休年金,設定在60歲開始領,每年可以領25萬年金,換算每個月約2萬元,如果再加上勞保、勞退,每個月可以領取約4萬元。
他也維持不少的現金存款與少數股票,應該足夠60歲後的退休生活。
在吳先生看來,年金最好不要當成退休的生活費,而是生活費以外的費用,例如他就將60歲後每年領取的一筆年金,規劃成一次長期的出國旅遊費用。至於其他投資,因為在金融海嘯期間買的基金慘賠,不敢再買,現在大部分的資金都配置在保險上。至於股票則幾乎不再做新的投資,因為不想為股票上下波動煩惱,比較安心。
吳先生在短時間內當上業務經理,優渥收入,也讓他比同儕更早一步規劃未來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