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些問題終於有解方。成立於2013年的迪英佳科技,主打室內定位系統服務,透過感應器和App等軟硬體裝置,能辨別出人和物的位置。這項技術也輸出至馬來西亞和泰國,讓迪英佳去年營業額破千萬元。
來看看以下兩種產品。首先是「板橋好停車」App。在板橋火車站的地下一、二樓,當駕駛停好車後,四周的偵測器便會記錄方位,取車時,只要在App輸入車號,就能找到車子位置,同時,也會顯示駕駛所在地,方便順利找車。
藍牙技術+感應器 出門前提醒「防忘」
另一項產品是智慧提醒裝置LifeBring,使用藍牙通訊技術,成為「找物」好幫手。只要在門上和鑰匙、錢包等物品裝感應裝置,當門一打開,門上裝置就會立即發出「重要物品帶了沒?」「手機帶了嗎?」「鑰匙帶了嗎?」等話語,來提醒使用者。
創辦人是今年35歲的羅棨鐘,笑稱自己小時候是宅男,「我從小就躲在房間偷偷打電動,」整天與電腦為伍,研究電腦、學寫程式。大學時,分數可以上醫學系的他,不顧家人反對,選擇交大資工系,十多年來,拿到資工系博士學位。
不過,創業並非是他的人生計畫。大學畢業後,他曾在聯發科工作一年,「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他說,大公司裡,工程師負責處理後端工作,無法參與完整企畫案,「自己像是個小螺絲釘。」於是他重回學校,同時跟著教授做計畫案。當時研究的題目正是解決人會迷路、忘記帶物品的問題。「室外有GPS導航,那麼室內呢?」教授拋出疑問。
他研究後發現,25%到40%的人,只要一進入室內,原地轉兩圈,便完全失去方向感,也會陷入迷路的恐慌情緒中。「許多人抱怨,台北車站等公共場合宛如迷宮,除了看地圖、問人,還有沒有方法?」他心想。
於是他花了好幾年找解方。從RFID、Wi-Fi到iBeacon等技術,不斷開發更新的定位系統服務,2008年,在經濟部的通訊大賽上獲得名次,也將技術轉移給業界,包含機場和捷運等營運單位。
一帆風順的日子,直到2012年聖誕節,有了變化。那天,他到台北發表計畫案成果,當場被客戶質疑,批得體無完膚。他有些灰心,卻在這時,創業念頭萌芽了。「這些東西是有價值的,為何不自己出來做做看?」
隔年他便與學長和學弟等人創立公司。既然公司提供定位系統服務,英文名稱就叫Here,「迪英佳」三個字就是取自台語諧音「底加(這裡)」。
了解消費者要什麼、為何需要
來到新竹科學園區的商務中心,迪英佳科技就隱身在其中一間辦公室。羅棨鐘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台香檳金色的LifeBring,至今賣了1000多套,更吸引來自西班牙和巴西的消費者。目前正研發第二代,將改善聲音大小、多人一起使用等問題。
回憶創業初期,他坦言,缺乏市場經驗是最大難題。工程背景出身的他,以前只懂技術,「但現在,必須了解消費者要什麼,又為何需要?」
相較於許多創業團隊著重於開發軟體,迪英佳擴大範圍,專攻軟硬體整合服務。他認為,台灣擁有製造業優勢,在面臨轉型時刻,如果只專注軟體,將錯失大好機會。
「創業困難的地方是以前根本沒人做過,」32歲的軟體工程師吳孟儒,畢業自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所。他笑稱,在這裡,什麼都得學,他包辦採購、研發到品管等,也參與行銷討論,換位思考,從使用者的視角出發。「小公司是最好練功的地方!」
採訪到一半,羅棨鐘的手機又響起,平均每天幾十通電話,生活被工作占滿。「很辛苦,但想做出不一樣的事。」他笑了笑,眼睛直視著遠方,像是期待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