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經濟邁向國際化、自由化、多角化,許多企業家紛紛以「經濟結盟」,藉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企業策略聯盟等方式,彌補本身不足,追求產業升級。
企業家第二代,也在這一波趨勢中推波助瀾。
政大企管研究所所長司徒達賢分析,第一代企業家中,雖有石化業王永慶與趙廷箴合作創業的實例,但基本上多為固守本業經營,「各占山頭」;而企業家第二代則在守住本業之餘,同時以結盟模式「橫向串連」。
集中力量好辦事
東和鋼鐵、永豐餘造紙、大陸工程、養樂多、嘉新水泥等五家國內著名企業,共同開發愛爾蘭工業區,就是企業家第二代經濟結盟的例子。
由歐華創業投資公司經手的這項海外投資,大約在三年前就開始進行,其間並曾增資。參與投資的嘉泥總經理張安平表示:「以前企業家比較散,沒什麼力量,現在集中力量好辦事。」
張安平指出,愛爾蘭案的投資報酬率,比錢放在銀行生利息還差,主要還是希望能在歐洲建立橋頭堡,避免一九九二年歐洲共同體形成後,國內企業被排斥在外,喪失投資機會。東和鋼鐵第二代的董事長侯貞雄甚至強調,「愛爾蘭案」還能發揮企業外交的影響力。
除了海外投資,也有企業家第二代,在國內採行策略聯盟(A與B企業結合,使對手C企業處於不利地位),試圖提升企業的生產力與產值。
四年前離開台灣松下電器洪氏家族自創泰瑞電子的洪敏泰,目前正與同為第二代的聲寶電器總經理陳盛油,合資約二十億元成立瑞智公司,專門生產冷氣機「心臟」--壓縮機。
由於台灣長期以來,缺乏自製壓縮機的冷凍空調技術,這項冷氣機關鍵性零組件的供應量,幾乎有九成掌握在日本供應商手上。
去年,台灣創下七十萬台窗型冷氣機銷售量,排名世界第一,一旦泰瑞與聲寶企業策略聯盟計畫成功,瑞智公司位於桃園觀音工業區,七十萬台年產量的壓縮機工廠,將為洪、陳兩位企業家第二代,帶來豐厚的利益。
除此之外,也有一群企業家第二代出錢成立基金會,試圖以提供企業「研究發展」(R&D)的機會,促進台灣產業升級。
不得不「橫向串連」
今年元月,國內十二位著名企業家,集資六百萬創立「時代基金會」,成員便包括東元電機董事長黃茂雄、大陸工程總經理殷琪、嘉新水泥總經理張安平、華新麗華電線電纜總經理焦佑倫、國泰產物保險駐會常務董事蔡明忠等企業家第二代。 「時代基金會」計畫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東亞管理研究中心合作,協助國內企業致力人力資源培育,並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以提升國內企業整體水準,加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負責代為籌辦基金會的關鍵人物,台大法律系教授徐小波表示,其實「時代基金會」除了促進產業升級,最終在希望推動台灣經濟發展和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結合,也就是促成建立「日、韓以外」的太平洋盆地經濟區;也有人稱之「大中華經濟圈」。
企業家第二代結盟的現象,同樣出現在新銀行的申請設立。例如大安銀行預定的投資股東,就包括聲寶、永豐餘、華新麗華集團等。由於必須募集一百億元資金,才有資格申請設立,因此有人說,「這是被迫不得不橫向串連」。
政大企管研究所所長司徒達賢分析,企業家第二代的經濟結盟,主要因為台灣資源有限,必須走上國際化經營,加上貿易自由化的壓力,為了降低海外投資風險,並尋求擴展企業生存空間的機會,他們自然「橫向串連」。
精英公關公司董事長孔誠志則指出,第一代企業家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彼此難免有競爭磨擦,譬如「我挖你人才,你搶我市場」,加上固守本業經營,不容易產生「橫向串連」;企業家第二代則較少類似第一代企業家的「恩怨」,並投身多角化經營,容易走上「橫向串連」。
結盟產生經濟巨獸
中國信託董事長辜濂松以「過來人」身分形容,企業家第二代因為繼承父蔭,「如果經營成功,人家會說是父親的關係,而一旦失敗,別人又會視如敗家子。」在這種強烈的心理壓力下,促使他們藉串連爭取更多獲利,一方面證明本身能力,同時降低失敗的風險。
中國信託董事長辜濂松預測,集團化將是台灣企業未來發展大勢所趨。
顯然,包括企業家第二代在內的這一波「橫向串連」,正是這一波趨勢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