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如何增加未來履歷上的亮點?
業界普遍認同,規模最大、參賽學生人數最多,已有14年歷史的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是社會新鮮人進入企業面談的第一張門票,也是業者獵才的參考指標;更能增強有意創業者的戰鬥指數。
賽程四個月 磨練意志、耐力
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事務總監盧雪華說,參賽學生會成為奧美求才的參考之一,因為他們有強烈企圖心;最後若得獎,也代表有與團隊合作的成功經驗,這都是廣告業看中的人才優點。
翻開ATCC得獎名單,也可發現不少得獎者,已是各專業領域雄據一方的精英領袖。例如Camp Mobile台灣總經理邱彥錡、Gogo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建甫,都是第四屆冠軍隊伍成員。
2006年的冠軍得主邱彥錡說,當時參賽,就不為自己設限,也不認為有什麼事是學生做不到的,「我就是跟你玩真的」,而過程就是最大收穫。
ATCC大賽為什麼是學生進入職場前的最佳試驗場?
這可從它嚴謹的遊戲規則和高難度選題看出來。
首先從全國報名的508隊中,初選出200隊。公布題目後,團隊有兩周時間就議題訴求、產業概況、戰略戰術等面向密集討論。五家企業的代表評審在各階段選出晉級的團隊,經過企業參訪、業師協助、團隊腦力激盪等程序,就題目整合出最佳方案,最後選出五隊進入決賽。
期間雖有戰略伙伴、奧美整合行銷的業師們,協助磨練團隊的創意執行、數位行銷、簡報技巧、分析論述等專業知識,但賽程長達四個月,等於是一場磨練意志力和耐力的馬拉松賽。
今年ATCC更首創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行千人Camp企劃大綱競賽,要求進入初選的200支隊伍(共1000人),在12小時內完成兩頁A4簡報,才能取得晉級企業參訪的資格挑戰賽。
ATCC行政總監曹立榮表示,一旦進入比賽,就要丟掉學生身分,因為所有參賽者都要想盡辦法、解決問題,補足過去學習中的盲點。
掌握趨勢 企業出題、學生答
「企業出題,學生作答」,更是ATCC的一大特色,每年題目都與時俱進,和產業趨勢連結,前兩年主題為聚焦數位新經濟和數位風雲×共利時代,今年則讓學生發揮,不設大主題。
今年參與的五家企業,包括研華科技、BAND、國泰金控、IBM及KPMG等,則端出物聯網與智慧零售、行動社群與App應用、金融科技、開放資料與大數據、低碳經濟等熱門議題,考驗學生的創意和執行力。
這些議題都不是單一專業可以解決,ATCC的參賽隊伍有許多都是「跨界」組合。
曹立榮指出,參賽學生的背景組成愈來愈多元,之前以商管、文學院居多,近幾年,理工醫農的比例激增,過去約是二比八,現在是五比五。
例如台大學生組成的JUNCTION,就有資工、政治、財金等科系。政治系大三的陳泓旭,雖然也擔心自己沒上過太多財經課程,但他願意接受挑戰。
激發潛能,正是ATCC的核心精神。在高壓、高強度的賽程,挑戰自己;在有限資源、有限時間內,提出一套可行方案,完成橋接業界的最後一哩路。
但,「這麼大的題目,學生做得出來嗎?」是企業常有的疑問。以研華科技為例,出的題目是,UShop+IoT Mart的社群行銷與會員忠誠度計畫,希望建立起大中華區智能零售的生態體系。IBM則以「公民當家,人人都是資料科學家」為題,學生可以從教育、醫療照護、物流、農業等各產業的資料,發現洞見並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行動建議。
研華行銷副理劉俐君說,雖然學生的專業知識、經驗不足,但對比賽的執著、把事情做好的認真態度,以及提出來的創意點子,像是對數位化工具的掌握度,都很讓人驚豔。
世代傳承意味濃厚的ATCC,磨亮不少未經雕琢的校園璞玉。這是一場接力賽,比賽進行中,年輕的心也在沸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