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資產汰弱留強,先避險再來想賺錢

投資篇〉五大招打敗「新反常」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6-03-30

瀏覽數 12,050+

資產汰弱留強,先避險再來想賺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4月號雜誌 生技股是炒作,還是下一個明星?

原本已黑天鵝滿天飛的全球投資市場,2016年一開春又因日本宣布實施負利率,讓全球股、債、匯商品聞聲震盪。

避險題材的黃金也從谷底翻升,從去年12月最低點至3月高點、1盎司1272美元,漲幅逾20%。油價表現更戲劇化。以美國西德州原油為例,今年2月中一度觸底、創下一桶原油26.21美元的低價,但一個月內居然強彈10美元、漲幅近四成。

第1招〉避開風險性資產

面對「新反常」的動盪,投資人該怎麼投資?

首先,「今年投資不要先想著怎麼賺錢,而要先想怎麼『避險』!」富蘭克林投顧副總邱良弼指出,近兩年全球成熟國家流行「負利率」,及近期的市場波動,都歸因於人口老化、全球需求不足等,非一夕可解。

富邦金控資深經濟學家羅瑋建議,市場愈反常,投資人愈要檢視手中資產,執行「汰弱留強」、避開風險性資產,例如先砍掉沒有前景的個股,必要時還得認賠殺出。

邱良弼表示,儘管最近油價觸底強彈,但多是消息面帶動的短期行情,除非是做波段操作,要不然就等到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各國與美國頁岩油業者的惡性競爭明朗化,「想長抱最好等到『割喉戰』結束!」

第2招〉選高殖利率個股

再者,高殖利率、抗景氣循環的資產會是相對保險的選擇。

歷經去年兩波降息,目前台灣的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壓縮到1.2%左右,加上全球動盪,讓投資人降低報酬目標,能夠打敗定存就好。

「台灣的股票平均殖利率還有4%左右!」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說,台、港與澳洲等新興股市殖利率都算高,高殖利率個股也不少。舉凡獲利成長、願意配息的高股息企業都可納入考量。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例如農曆年後開盤,原本已快跌破8000點的台股,一個月內一路攻上8700點,漲幅逾8%。不止台股強彈,全球股市也在2月重挫後走高。

依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原本因景氣曖昧而停泊在貨幣型基金的資金,2月份卻大舉流出近台幣373億元;同時,「指數型」與「股票型」基金規模分別月增115億元和48億元。這顯示國內外股票的投資人氣逐漸回籠。

但台股指數已處相對高檔,張雍川建議,對看不懂景氣循環或操作保守的投資人來說,像公用事業、基礎建設與便利商店等「抗景氣循環」個股,因獲利穩健,可放在核心持股中。

第3招〉布局固定收益

第三,布局固定收益、擴大現金流。「我最近都勸我媽把手上的股票賣掉,改買高收債!」聯博固定收益投資長道格拉斯.裴博思(Douglas Peebles)笑說,之前被拋售的高收益債券已到可布局買點,例如美國高收債與美國公債殖利率利差,已擴大為800個基點,若長期持有五年以上,每年殖利率約可有8%。

第4招〉現金為王

第四,拉大現金部位。「景氣不明,現金為王!」羅瑋指出,不管資產布局、風險屬性為何,都建議加大資產流動性,例如把長期存款改為較短天期的存款,手上可準備9~12個月的現金。若有匯率避險需求,則可將部分存款轉為美元,或者持有美元計價資產。

第5招〉長短線搭配操作

最後,可以長、短期操作拉大報酬空間。羅瑋分析,對應人口結構與未來產業題材,包括生技、無人車、互聯網與工業4.0等,可久放、具長線潛力。

至於短線,可趁市場波動,以「衛星資產」來回套利,賺取機會財。

專家也提醒,景氣會循環,還沒準備好就等下一回,別貿然與市場對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