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表示,7歲之前,本不該教握筆寫字。(的確,德國還規定,為了怕揠苗助長,幼兒還不准學寫字,他們的競爭力難道有比較差嗎?)
專家說的是一回事,實際上另一回事。
我朋友的孩子和小熊一樣唸小一。最近她為了避免親子衝突,讓小孩在學校參加「課後輔導班」,每天6點才放學。終於緩和母子間的緊張情緒。
很難想像,一個6足歲小孩,從小一開始上學10小時,開始「一生懸命」的受教育。
小熊原來唸小一的老師,認為她也該在放學後留校到6點,加強英文,才能跟上同學的進度。我婉拒的原因是:6歲英文好不好有那麼重要?中文母語都有問題呢。
我的父親是英文教授退休,我的英文不差,小熊的爸爸在外商公司靠英文吃飯。我們不努力教,是因為不想揠苗助長!我們三個人的英文都不是小學時就呱呱叫的!
我希望,她能夠享受「放學後就回家吃飯」的權利,而不是為了趕上進度,餓著肚子上輔導課。沒有人在餓肚子時可以好好學習。如果一個孩子,在每週時數已夠多的英文課中,學不好英文,那就表示她需要別的方法啟發,一直用同樣方式教呀教有什麼用?
小熊後來還是轉了學,到一個可以容忍她「暫時不勉力跟上」的實驗學校。
他的本領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你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那麼,你們先走吧。
我不會因為自己一直念第一志願,要求孩子跟進。我知道,任何優秀的背後,都有它的副產品。讀書的巨人可能是行動的侏儒。我不會因自己的欠缺,而要求孩子比我強。
小熊轉了學,因為爸爸和我很欣賞這個小學:某一屆畢旅去希臘,校長要求學生批農產品上網販售來籌得經費,不能跟爸媽開口。小熊是鐵道狂,她這學期主題是認識台灣鐵道課,她和同學一起在上課時體驗搭平快車,自己做筆記(雖然老實說她寫什麼字我沒有很懂);她跟校狗玩,所以被抓了個小傷,但是她還是沒嚇到,說她喜歡去學校。
她開心的上游泳課,上腳踏車課,在草地上吃午餐。不是關在教室一直被諄諄教誨。
學業可以慢慢趕,奇怪啊,現在的家長要孩子那麼早學會那麼多長大後一定會學會的單字或學問做什麼?
我們一定要教出早慧天才?一定要孩子完成你的未竟之志?你,為何不自己完成?
如果你真的愛他,你會觀察出,他的本領可能和你想像不一樣。你會陪伴他成長,而且發現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多更多。他,值得美好童年。
是的,我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