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牙周病剋星助人重生

台東縣.牙科 陳清家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6-02-25

瀏覽數 18,200+

牙周病剋星助人重生
 

本文出自 2016 / 3月號雜誌 小診所 大醫生100

因此健保署近幾年來推動「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希望牙醫師負起社會責任,教導病人注意口腔衛生,保有自己的牙齒和咀嚼力,才能節省健保資源。

但是,這麼一來,牙醫師必須幫病人照X光、填寫許多表格文件,不少醫師認為不符時間成本,執行率並不高。

全縣照護牙周病人數最多

然而,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台東縣,卻有一間「清家牙醫診所」,院長陳清家積極推行這項計畫,堪稱是全縣照護牙周病人數最高的牙醫師。

記者來到位於台東市區的清家診所,雖然沒有都會區牙醫診所的時髦裝潢,卻仍打理得整潔明亮。

戴著眼鏡的陳清家正在專心檢查病人口腔,他遞給病人一面鏡子,對著口腔,一一解釋「這是牙結石」「這是牙斑菌」「這是死角,沒有刷乾淨」。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但是,陳清家完全不認同這句話。他表示,牙周病不會疼痛,許多人於是不以為意,往往等到刷牙流血、齒牙動搖,才找牙醫。

他說明,這種被一般人忽略的小痛,其實可能釀成大病。例如,牙結石如果卡在牙齦,時間一久,導致牙齦腫脹、流血,細菌進入血液,還會造成心肌梗塞、甚至中風。

從多年的治療經驗,他發現,照顧牙周是治療牙周病花費最低的項目,因此,他積極參與「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

每當有病人上門,陳清家總是先聆聽對方講述症狀,必要時使用齒顎全景攝影,徹底檢查,他還同時用超音波洗牙,只要病人符合照護計畫,就建議治療,而缺牙的人,就建議做假牙,或是植牙。

由於近年興盛植牙,他會先幫病人治好牙周病。依照治療理論,牙周是牙齒的地基,植牙就像在地上蓋房子,地基打好,房子才能蓋得牢固,否則,一切都是徒然。

「我們全家人都找他看牙齒,」在幼稚園工作的葉純綢是老病人。她說,陳清家總是一邊看病,隔著口罩教導口腔衛生知識,還不斷提醒回診。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陳清家看重衛生教育,他的太太吳彥嬋、護理人員饒卉吟也會不厭其煩教病人如何刷牙。

童年牙痛經驗 立志行醫

這一切都源於他兒時的患病經驗。

「小時候沒人告訴我要刷牙!」今年51歲的他,從小在台東市長大,當時只有一家牙醫診所。因為長久沒有刷牙,念小學五年級時,蛀牙嚴重,造成細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痛得哇哇大哭,趕忙就醫。

從牙痛的那一天開始,他才知道原來牙齒需要清潔,便立志要成為一名牙醫師,如願考上中山醫學院牙醫系。

後來他發現自己的外婆老了,牙齒掉了,牙床萎縮,要戴活動假牙,可是,外婆卻因為假牙不合而大感不便,這又讓他決定學習全口重建的技術,好幫助這類病人。

在高雄長庚醫院工作期間,陳清家接受全面訓練,在牙周牙科、根治科、矯正科、贋複科、兒童牙科學習,學會根管治療、口腔顎面手術等技術,就連拔智齒也很在行,甚至能替車禍受傷、撞斷牙齒的傷者,接回斷裂的牙齒。

1998年,他回到故鄉開業,因為兒時的切身之痛,能苦病人之苦,他尤其關注兒童潔牙。

台東縣有不少隔代教養、單親扶養的小孩,他擔心自己兒時承受的牙痛在下一代重現,每星期總是挪出一到兩個半天,關閉診所,深入校園,教導學生牙齒塗氟、不吃檳榔。

每當幫助病人改善口腔健康,可以快樂進食,陳清家總是充滿成就感。「我以前不能咬蘋果、番石榴,」植牙十年的簡宏祐說,當初因為女兒矯正牙齒而認識陳清家,他也跟著植牙,成功後他什麼都能吃,心情變好,身體也更健康。

「陳清家幫助我重生!」從事新娘化妝的李珠敏也興奮地說。她說自己原本沒有上排牙齒,因為怕看牙醫,不敢治療,幾十年來都用手遮口和人說話,也不敢高聲闊論,聽到植牙,一度嚇到寫遺書。

沒想到李珠敏填補骨粉,原本削瘦的臉頰變得豐腴,「好多人以為我整型!」她張大嘴哈哈笑著,也因為有了牙齒,進食順利,胖了11公斤,大家都說61歲的她變年輕了。

「這種好醫生到那裡找?!」李珠敏的這句話,相信是對陳清家的最大肯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