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彰化出生長大的陳永樺,不只是病患彼此推薦,連向彰化縣其他醫師同業提起陳永樺,也沒有門戶之見,紛紛稱讚。
台中、彰化的居民來找他治療已不稀奇。這天來動手術的,就有兩位嘉義、兩位雲林、三位台中人,開刀患者一半以上是外縣市慕名而來,甚至不乏香港、美國來的病人。
來自鹿港的老太太,剛滿100歲,幾年前初來陳永樺診所,因為嚴重的白內障,已經看不到路,需要家人扶她進來,開完刀後,現在每天都能在家開心地看電視劇。
另一位中年男子曾抱怨陳永樺害他被爸爸罵,陳永樺問清楚後才知道,原來男子的爸爸也是因白內障問題,被困擾好多年,以為很難醫,但給陳永樺開刀後,現在視力好了、生活起居都沒問題,才會語帶埋怨唸了兒子「原來這麼簡單能治好,早就應該帶我去看陳永樺啊!」
醫術受到高評價,是他聲名遠播的主因之一。
診所沒淡季,人多是肯定
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現為中國醫藥大學),在台北榮總眼科受訓,當時北榮共有50多位眼科醫師,全台規模數一數二,學到治療眼疾的最新技術,一個月的眼科手術就有500、600檯,讓陳永樺累積出良好的實務基礎。
陳永樺每週除了一般門診,還保留排定手術,粗估一年處理近1000檯白內障手術,以開業超過15年來計,至少破萬檯手術,讓許多受白內障所苦的長輩視力重獲光明。
採訪這天,上午門診表定從8點半到12點整,因病人太多,直到下午2點才看完。晚上門診正常是7點到9點半,不過看到晚上11、12點也是常有的事。
「通常眼科夏天是旺季,因為天氣熱、較易有結膜炎感染的急性症況,冬天是淡季、病人比較少,但我這裡幾乎沒有淡季,」陳永樺笑了笑說,病人多是對醫師的一種肯定,但他不會因為人多而影響品質,該花的時間、該有的衛教缺一不可。
診所所在地這棟樓,是陳永樺父親自己蓋的。陳永樺父母經營家具行,經商實在,育有六個小孩,五位都栽培成了醫師,是當地的模範父母。從前一到三樓是家具行,現在樓下是診所、陳永樺一家人就住在樓上。
排行老五的陳永樺因為是公費生,曾到台南永康鄉服務兩年,後來回到家鄉彰化,在秀傳醫院任職半年,2000年還在老家開業。
藉由宗教,學會「轉念」
眼科病人八成是長者,其餘病情屬於小孩或成年人的近視、針眼、結膜炎等,因此眼科也常被歸類為老人醫學。
陳永樺笑說,他是處女座,要求盡善盡美,很在意病人感受,特別重視醫病互動,尤其和長輩互動,耐心很重要。
診間內,同一件事,年長患者會重複詢問醫師五、六次,「有時是記性差,有的就是不放心,要再三確認,」例如眼藥水點了會不舒服、能不能換別種藥、開完刀後擔心傷口多久才好,陳永樺總會和善地安撫長輩不要煩惱,好好按照醫囑,病就會好。
此外,看診工作具高重複性,「一個上午看60、70位病人,很可能跟其中50位講的話都一樣,」陳永樺透露,醫師絕對會有倦怠感、有壓力、會煩躁,然而診斷過程又不能輕忽,即使是看到最後一位依然要很專注地聽患者自訴病況、分析病因。
從大學時接觸佛教,多年下來,藉由宗教力量,陳永樺學會「轉念」釋放壓力。當病患態度很差,他會同理心著想,對方正是身體不舒服而心情不好,只要醫師能解除他的病痛,自然雙方皆大歡喜,「真的有情緒,先在心裡默念10聲阿彌陀佛,念完就忘了剛剛為什麼很氣,」陳永樺分享。
醫學研究不斷突破,要當一名好醫師,不只是靠對病患親切,還得盡心學習新技術、投資更好的儀器設備。
近兩年診所購買的器材,雷射機、眼球視神經攝影儀器等,共花了400多萬。
這些付出,常換來患者一句「醫師你會有好兒孫」的美言,能從鄉親間得到如此評價,就是陳永樺最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