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功能障礙本來就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顏福順答。「不,她不信。質疑我為什麼以前可以,現在不行?」阿峰一臉糾結。顏福順徵得他的同意,拿起話筒,直接從診間撥電話給阿峰的太太,以專業角度說明阿峰的男性賀爾蒙檢測數值偏低,再進行糖尿病照護衛教宣導。40分鐘,化解一場家庭危機。
回想一下,上次就醫的時候,你在診間停留多久?五分鐘,三分鐘,還是更短?在醫院看診號稱「三長兩短」的年代,在桃園龜山開業的顏福順,硬是在百忙之中騰出特別門診時段,開放特殊需求病患約診。
可別以為診所醫師治的只是感冒。顏福順和他的醫療團隊致力推動癌症篩檢,平均每個月至少檢出五例。
醫科,更能幫助受苦的人
「不舒服超過兩週,就不是一般腸胃炎,一定有問題,」顏福順堅持,醫師的任務就是「幫病人的不舒服找到答案」,所有症狀都不能輕忽。
就在農曆年前,一名病患腹脹超過三個月,跑遍許多診所,診斷皆為胃發炎。他經由親友推薦找上顏福順,診療後,顏福順判斷有其他病變,立刻安排超音波檢查,確診為肝癌,腫瘤直徑竟長達8公分。
肝病,是台灣最常見的本土病,危害國人健康甚鉅。學生時代的顏福順很早就發現,自己最有興趣研究的對象是「人」,因而報考醫科。選科時,他想到家族長輩多人患有肝病,又選了肝膽腸胃科。「這個行業能幫助受苦的人,」他說。
「肝膽腸胃科有很多慢性病患,這些病患可能一輩子都要跟著我們,」顏福順因而特別強化慢性病的照護。
例如,光是負責糖尿病個案管理,就編制兩名護理人力,定期通知患者回來追蹤。衛教,也不只是針對病人,更擴及家屬。
一開始,當護理團隊主動通知病患回診,常面臨患者配合度低,甚至沒好氣的回應,「不要再打來煩我」。經過了解,團隊發現,某些病患不願讓旁人知道自己有慢性病,更不想聽到「血糖沒控制好」等語句,久了,乾脆埋頭當鴕鳥。
必要時,變身自殺防護員
明知可能再討一頓罵,顏福順和護理人員沒有放棄。他們在摸索中找方法,換了幾種說話技巧,例如在電話中先來幾句讚美和打氣,「數值最近有進步」「你快達到目標囉」「我們再幫忙你一下」,再頑固的病患,最後都乖乖報到。
必要時,包含顏福順在內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衛教師,甚至成了自殺防護員。
顏福順的特別門診,提供有特殊需求的病患。平日,顏福順一天看診近百人;但在特別門診,一個晚上最多只服務十來人。
顏福順觀察,醫療團隊緊盯報表數值是一回事,病患不願配合就醫,就算醫術再高也沒轍。
他還發現,許多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成效低落,往往與生活習慣、家庭價值觀有關。此外,舉凡先生外遇、孩子不孝、孫子忤逆,都可能影響病人求生意志。
曾有病人血糖老是降不下來,前往特別門診,竟在診間聲淚俱下,整整聊了一個小時。
這名病患對他說,家庭問題多,覺得「死死咧卡快活」。診所團隊鼓勵她走出陰霾,歡迎她隨時來,就算醫師要看診,營養師也會聽她訴苦。
「你們怎麼那麼好?竟有人無償陪我聊天耶,」病患破涕為笑。一次,又一次,就在這樣的「聊天」過程中,找回生命的價值,也願意配合就醫。
開業18年的顏福順,和病患成了朋友,更體會到社區醫療的重要。他積極響應衛生局推動的「醫療小管家」,整合診所、社區醫院、藥局資源,將醫療服務落實到社區。
「病人的孩子各忙各的,父母老了誰照顧?」顏福順指出,高齡社會來臨,診所能做的應該不限於胃鏡、大腸鏡檢查,更應花心思照顧慢性病患。台灣醫療人力有限,建立健全的長照體制,是必走的路。因此,對現在的他來說,「學習照顧一個家庭」刻不容緩,更是診所存在的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