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帶來的創業風潮,使得中國大陸「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成為科技創業的三大巨頭。
阿里巴巴的馬雲,更是國際經濟會議上的亮點。2005年馬雲首次參加達沃斯論壇,靦腆不太多話,如今侃侃而談他的商業哲學:太極哲學,講求陰陽平衡;不是你死我活的商業戰爭。
馬雲的創業和經營哲學,的確是一個傳奇。
我曾經問過馬雲最關鍵的合伙人蔡崇信,當年為什麼放棄高薪的國際投資人角色,轉到需要投資的阿里巴巴?怎麼知道馬雲會成功呢?
來自台灣、耶魯大學法律碩士,蔡崇信的回答至今我印象深刻,他說:「因為他是個老師;老師創業成功的機會比較大!」
「第一,老師重視培育人才;第二,老師溝通能力比較強,能把深奧的東西說得別人懂;第三,老師寬容,有教無類,樂見青出於藍,敢用比自己強的人。」
四大特點,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關於馬雲作為成功創業者的特質,談論的人很多。和他有多年友情的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以及馬雲最信任的記者之一李翔,共著過一本《穿布鞋的馬雲》。
據馬雲的司機說,馬雲平常是穿布鞋的。布鞋舒服隨性,最能掌握,隨時急行還不損腳。因此《穿布鞋的馬雲》意味著這是本表現真實馬雲的書。以阿里巴巴成功的27個關鍵時刻來評述他們看到的、學到的成功特質。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讀完此書後,寫了一篇導論〈從馬雲身上學什麼?〉。
李開復曾任蘋果、微軟和谷歌三大科技要職,也是青年創業的導師,文中他指出幾個特點:
第一,馬雲的戰略思惟成功。他堅持淘寶實施免費政策;他的自信和耐心,打敗了當時進入中國的eBay。
第二,他格局長遠,膽識並行。他放棄和百度的合作,嘗試「讓部分使用者搜尋習慣遷移到淘寶」,這是一種長線思考,但有些冒險的抉擇,他成功了。
第三,他人才第一,國際至上。他堅持維護最初18位夥伴的權益。後來又創造了超過萬個員工成為百萬富翁,幾千名員工成為千萬富翁。激勵、吸引國際優秀人才加入團隊。
第四,他用心溝通、風格獨特。他說服了蔡崇信,不只代表公司投資,還把自己投進去;他只花了6分鐘就說服軟銀孫正義決定投資。據說「他的思路清楚,表達有感染力,而且充滿自信,說了一句:我不缺錢!」
馬雲的獨特風格,穿著布鞋走自己的路,恐怕也為後來者開了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