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量產訂製西裝的本事,連海爾也來學

中國製造2025典範〉紅領集團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6-01-27

瀏覽數 109,750+

量產訂製西裝的本事,連海爾也來學
 

本文出自 2016 / 2月號雜誌 跟上十三五錢潮

一夕之間,一家位於青島的西裝工廠在中國產業界聲名大噪。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親往參訪,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約見創辦人,韓星金秀賢特地下單訂製個性化西裝。前前後後已吸引了4000多家兩岸的傳統製造業,專程前往學習智能製造。

爆紅,因為它實現了一件產業界夢寐以求的事情──大規模訂製(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把大規模生產與量身訂製,兩種矛盾的生產方式,結合得天衣無縫。

入圍大陸工信部「中國製造2025」的46家試點示範企業中,它是唯一的一家服裝廠。但在這之前,很多人沒聽過它的名字。

即墨,是青島以北不遠的一座千年古城,冬天的風吹到臉上,冷冽得令人無法呼吸。當地上千家服裝企業中,以紅領集團最為突出,總部位於以企業命名的紅領大街上,大門前的廣場上停放著一輛黑色大巴士,車身大剌剌寫著「魔幻工廠」「個性化訂製平台」。

進入車內,裡面暗藏一套量體設備,站在台上,白光閃一下,便量好了尺寸。

2016年春節過後,設有智慧掃瞄裝置的酷特大巴士,將有1000輛跑美國,1000輛跑歐洲,1000輛跑大陸,只要客戶在App上提出量體需求,大巴士便會開到客戶附近,迅速掃瞄個人尺寸。

尺寸量好後,客戶在App上選擇想要的布料、顏色、鈕釦、不同部位的樣式,按下確認,訂單就完成了。專屬於個人的訂製西服之旅,從此展開。

這張訂單透過雲端導流到數據中心,直接匹配出與該客戶最貼近的版型,一人一個版。接著,每件西裝有一張電子標籤,相當於這件西裝的「生產身分證」,全程跟著西裝走。

「用工業化手段做訂製,紅領是No.1,」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微笑著說,為了把工廠變得智能化,他從2003年開始,花費12年,投資超過人民幣3億,以3000人的工廠為實驗室,進行了艱辛的探索,終於「把這條路走通。」

自動選料、裁剪 工人只要按規定縫製

走進紅領的生產線,與其說是服裝廠,不如說是一間數據工廠。進入選料階段,智能倉庫內有3萬種物料,每一種物料配有一個QR Code及晶片卡,撿料時用紅外線RFID掃描儀進行區域掃描,若該區有要用到的面料,便會亮燈顯示以識別材料。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下一步自動裁剪,工人刷一下西裝上的電子標籤,檢選好的布料已鋪放在自動裁床上,數據中心自動匹配的版型,儲存在自動裁床的電腦中,然後一塊大箱蓋壓下來再抬起來,西裝的各部位便已自動裁減好。裁剪後大小不一、色彩各異的布片按照該套西服的訂單夾在同一個吊掛上,自動傳輸到各個工作台,這個設計則體現了精實生產。

在縫製的階段,總計30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作台上設有一個小電腦,刷一下電子標籤,螢幕上就會顯示西裝的這道工藝怎麼製作,工人只要根據工藝操作即可。就像一直有一位老師傅一路跟著這件西裝,指導每一道工序的製作。

最後掛在出貨架上的,沒有一件西裝一模一樣,顏色更是繽紛多彩。工廠目前每天能生產2000套不同的訂製西裝,成本只有批量生產的1.1倍,業績增長卻超過150%。同時,生產效率較一般工廠提升30%,勞工數降低20%,客戶從下單到收到成品只需5天,手工訂製則要3個月。訂製西裝也不再是穿不起的奢侈,紅領售價比成衣少上一半。

由於紅領的西裝是客戶先行設計再生產,等於說每一件在生產前就已經賣出,因此得以實現零庫存。同時,紅領的工人自此無須加班,從兩年前開始每天只工作八小時,過年過節絕對放假,但最高工資卻比同業再多上人民幣300元。

收集逾200萬名顧客資料 研發數據

大陸經濟學家吳曉波指出,從2013年開始,中國服裝行業庫存滯銷、門店關閉、電商衝擊等消息不絕於耳,甚至有人悲觀估計,所有庫存加起來三年都賣不完。「那麼,紅領這家企業緣何能在一片低迷中逆勢實現奇跡式的增長?」吳曉波自問自答:「它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服裝企業,也脫離了服裝行業價格競爭的泥淖,它的高附加值在一片狼狽的服裝行業裡顯得卓爾不群。」

吳曉波觀察,紅領最賴以發展的武器是數據驅動的資訊化體系,這也才是真正的智能製造。

正因為工廠的智能存在於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核心競爭力是過去12年根據200多萬訂製顧客的資料深入分析而研發的數據系統,張代理大方開放各界參觀,不怕抄襲。

張瑞敏第一次到紅領參訪是2013年12月,看完紅領的生產線,他親筆寫了一段話給張代理:「參觀紅領時,看到傳自紐約的個人訂單,在資訊化流程中能迅速完成發貨,感慨頗深。這正是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必須跨過的坎,從大規模製造轉為大規模訂製,以滿足用戶個性化的最佳體驗,紅領做到,是其心無旁騖、幾年磨一劍的結晶。」

後來,海爾的管理層前後共17批到紅領參訪。海爾從未學習過中國企業的管理商業模式,紅領是唯一例外,而且多次學習、反覆學習。

接待絡繹不絕的參訪隊伍,讓張代理意識到這套智能製造的方法,可以輸出到其他工廠,因此最新成立酷特智能公司,銷售這套解決方案,迄今與10餘家企業簽約,目標是在兩岸改造100間工廠。

智能製造是一門好生意,也讓紅領從服裝公司變身為科技公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