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後的今天,「一胎化」政策終於劃上休止符,期待人口赤字不再,增添勞動力,重振經濟成長的活力;如果順利施行,將是中國最有力的「擴大需求」措施,不但能刺激民間消費,政府也非擴大投資不可。
每年GDP成長率可增加0.5個百分點,也是中國保七的關鍵措施。
2016年元月一日開始,中國准許生二胎,台灣人只要用開放心態來看,中國人口政策會對台灣經濟也有著巨大影響,台灣也可享受大陸的人口紅利,但這次不是利用廉價人力,不是做代工外銷,而是如何打進中國內需市場。
唐朝文學家羅隱曾因為十次考進士,都沒有考上而感嘆機會來臨之不易,「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指時機來臨時,天地都在加力,時機消逝,則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句話在1200多年後的今日也充分適用。
大陸人口14億,任何措施都如重磅砲彈,36年前,一胎化政策雖然減緩中國人口成長,但2010年後,中國開始嚐到一胎化的苦果,中國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急速下滑,每年減少371萬人,相當新北市,同時老化人口比例占歷史新高。
缺工,缺消費人口,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但是這次政府忽然准許二胎化,據估計,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增加3000萬新生兒,比台灣的人口還多,其中迸發出的成長動能,如只固守台灣一角,是很難想像的。
台灣軟實力,適合在大陸發展
為了應付新增的人口,政府必須投資基礎設施、學校、醫院等,這就造就GDP的成長,另一面,對企業來說,娃娃商機更是無限,據估計,2017年嬰兒潮更會達到高峰,約800萬新生兒,產生的市場等於台灣新生兒40倍,二胎化商機龐大,從孕婦到嬰兒出生後的食、衣、住、行、育樂甚至醫療教育需求商機大增,產品從嬰兒用品、奶粉幼教、娛樂消費、服飾、飲食保健、百貨通路等各領域皆可望受惠。
因此當二胎化政策一宣布後,這些行業裡的企業的股票開始漲,台灣的統一、遠百、麗嬰房等都成為受惠股。
有些人們想不到的領域都大張旗鼓,迎接二胎化,例如,上海正在興建的迪士尼樂園,將擴大規模。甚至是美國專門收中國產婦的坐月子中心,也在忙著擴充房子,以容納想來美國生孩子的中國母親。
台灣的軟實力產業最適合在大陸發展,中國由於文化大革命以及反右等運動,文化學術基礎仍然不足,再加上近年來只求經濟發展,人心浮躁,做事粗糙,照顧醫療、發展幼兒、親子關係遠不及台灣,例如,台灣有企業家在大陸投資醫院,如長庚醫院,以及南京的明基友達醫院,都受到病患們的歡迎,中央電視台大幅報導長庚醫院的營運,希望長庚醫院發揮鯰魚作用,促成中國醫院的競爭及進步。
幼教是機會,娃娃商機更大
在幼兒教育方面,台灣來的幼兒機構,美語學校,不但在一線城市上海及北京立下基地,在二線城市也會發現他們的踪跡。
舉例來說,認為是中國在教育、文化事業基礎尤其優質幼兒教育、食品業、嬰兒用品業,筆者採訪過浙江溫州的喬登美語,和湖南的小哈佛雙語幼稚園,這兩家創業主都是年輕女性,在安靜住宅區設立學校展現台灣人的細膩及高品質幼兒教育。
溫州喬登美語由台灣女孩林茗歆創立,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完碩士後,一身便裝,十年前,不到30歲,就到溫州開展幼兒美語事業,因為她在美國看到很多溫州人膽子大,不會英文,就開始做國際貿易,想必希望能栽培下一代學英語,因此她來到溫州,設立喬登美語,在她的學校裡,採小班制,每個班的人數不超過15人,整個用英文動畫、遊戲、唱歌來打造學校環境,和中國傳統教育環境很不一樣。
幼兒教育只是一個機會而已,放遠看來,娃娃大小商機更多。
例如台灣一群有著8年以上ODM與品牌經驗的台灣老爸,去年一同成立了「愛微科」,研發嬰兒與懷孕母親專屬的智慧型體溫貼片Temp Pal,取代耳溫槍、溫度計,能夠24小時測量家中孩子的體溫,並透過手機App隨時紀錄監測,遇有不尋常的狀況,即可作為醫師看診參考。
弱者坐失良機,強者製造時機
其實除了娃娃商機外,放眼時間長河,中國政府估計到2050年將增加3000萬新生人口,這個數字就相當於台灣總人口的1.3倍。而這批二胎兒會是中國史上最注重教育,父母最呵護的一代,將來也是最會消費的一代。
當他們還是娃娃時,有嬰兒商機,上小學中學有書籍,教育、科技產品商機,還有婚禮商機,留學商機等,可以一直伴隨他們長大、成人到職場甚至中老年。
猶如美國的嬰兒潮世代和日本的團塊世代是史上消費力最高的世代,對這世代有興趣的企業必須現在就開始。
對創業者來說,二胎化是個商機,對台灣上班族來說,中國二胎化也是個機遇,台商在大陸主要幹部仍希望僱用台籍人士,尤其是中階主管及高階主管,因為有共同背景及共識,但是台籍幹部已不若以前吃香,可以拿這裡的兩倍薪水,現在很多企業已降至1.2倍,但還是很多人爭著去。去大陸工作代表著累積經驗、到大市場磨練,不同於台灣的小確幸,104做的人力調查,70%的上班族都希望能到大陸去就業。
弱者坐失良機,強者製造時機,沒有時機,這是弱者最好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