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疫療法成抗癌新曙光?仍待更多研究證實

一年約300~800萬藥費 健保不給付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5-12-30

瀏覽數 41,450+

免疫療法成抗癌新曙光?仍待更多研究證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1月號雜誌 消失中的教授

我要活下去!」2015年12月中旬,罹患鼻咽癌末期的王先生以沙啞的聲音,召開記者會,對著醫藥記者說出他想求生的心願。

41歲的他,在37歲那年發現罹癌。這幾年來,他歷經33次放射線治療、七次化療,身軀變得瘦弱,腫瘤卻愈長愈大,變成六公分,由於包覆頸動脈,不能開刀,放療、化療又不見效,「我走投無路,每天都向太太交代後事!」他表示。

後來,他聽說國內大醫院正在實驗免疫療法,藉著強化人體免疫力,以對抗腫瘤,似乎成為治療癌症的新選擇。他很想試試,但國內的實驗,只選擇體力較好的病人,他因為病情嚴重,身體虛弱,並不適合。為此,他舉辦記者會,希望政府修改實驗規定,讓更多癌症病人加入。

相較之下,12月上旬,在王先生發出呼籲的前夕,92歲的前美國總統卡特,就幸運許多。他因為接受免疫療法和放療,從肝臟轉移到腦部的癌細胞不見了。

多年來,手術、放療和化療是癌症治療的四個手法,當這些方法都宣告無效時,病人幾乎沒了盼望。

所幸2010年以來,癌症治療陸續出現了重大的突破,其中免疫療法最受重視。已有國際藥廠依據免疫療法,研發新藥,部分證實可讓癌細胞自動縮小,甚至消失。

存活期勝化療,達17.3個月

觀察國際間的醫學期刊,最近五年,不斷有免疫療法的實驗發表。平均有兩成病人能因此受惠而存活下來,有的末期病人甚至能活過五年,療效比傳統的放療和化療要好。

2013年底《科學》(Science)以封面報導,肯定免疫療法是當年科學界的大突破,《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也紛紛撰文介紹,免疫療法儼然成為21世紀癌症治療的新顯學。

在國際醫學會上,免疫療法也已是熱門的議題。

2015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在芝加哥舉行年會,來自全球的醫師探討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治療方法,一致認為免疫療法將是明日之星。

12月中下旬,歐洲腫瘤醫學會在新加坡舉行為期四天的亞洲年會,《遠見》在會場看到多位醫師穿梭會議室,聆聽各種癌症療法,國際藥廠和醫材公司也擺設攤位,展示正在進行的免疫療法臨床實驗。

「免疫療法終於讓醫師能對付癌症!」到新加坡與會的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化療科主任許駿說,他正帶著17名病人,參加一項亞洲頭頸癌、口腔癌、鼻咽癌實驗,療效約兩成,有病人治療一年多後,沒有復發。

就連死亡率最高的肺癌,免疫治療也似乎出現了曙光。

美國內科腫瘤歐洲腫瘤醫學會主席羅伊‧赫伯史特(Roy Herbst)在亞洲年會上表示,他從2013年到2015年,在台灣、歐盟、美、日、韓等國,招收1034名晚期肺癌病人,使用免疫療法,發現存活期可達17.3個月,超過傳統化療的8.2個月,這項實驗結果也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

研究一世紀,癌細胞會偽裝

免疫療法的理論依靠活化人體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來殺死腫瘤的理論,研究已經長達一世紀了,為什麼直到近年才有顯著進展?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文震解釋,免疫系統有如警察,當人體有細胞病變、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的T細胞,一旦偵測發現這些宵小,便會撲殺清除。只是,科學界始終想要了解,為什麼T細胞就是無法殺死癌細胞?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直到1990年代,這個疑問才逐漸被科學家解開。

1995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從老鼠實驗中發現,免疫T細胞的表面有CTLA-4分子,能控制免疫功能的運作。由於癌細胞會突變,長出可以嵌住、結合CTLA-4的蛋白質,如此一來,T細胞就不會攻擊癌細胞。

無獨有偶,和艾利森相識30年的日本京都大學講座教授本庶佑,也曾在1992年發現T細胞表面還有PD-1分子,如同CTLA-4,與癌細胞結合之後,T細胞的清除功能就會失靈。

「癌細胞會偽裝,伸出手和CTLA-4以及PD-1握手,騙過免疫系統!」新加坡腫瘤顧問中心醫師曾文耀如此比喻。他說,當癌細胞和T細胞結合,躲過免疫系統偵查,就會變成癌症。

因此,如果能夠抑制CTLA-4以及PD-1,阻隔它們不和癌細胞結合,切斷癌細胞的握手機會,就能讓免疫系統發揮清除、攻擊的既有任務,癌症就能夠有效控制。

全球2.2萬人參與臨床實驗

因為艾利森、本庶佑的重大發現,為科學界解開免疫系統的謎團,國際藥廠從2000年開始嘗試研發新藥。他們也在2014年獲得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設立的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類得主,並來台領獎。

2010年,國際藥廠依據艾利森的理論,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免疫療法能延長末期黑色素瘤病人生命超過一年。

「這是醫藥界第一次能延長癌症病人壽命,」美國芝加哥大學頭頸癌中心副主任唐圭‧塞瓦特(Tanguy Seiwert)說。

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郭鴻暉解釋,黑色素瘤是最難醫的皮膚癌,末期病人通常活不過一年,化療的效果只有4%,可是,至今發現,免疫療法能讓病人存活超過五年,而且療效超過兩成。

由於免疫療法為病人帶來新希望,目前所知,全球正有2萬2000名病人參加30、40項臨床實驗,對大腸癌、膀胱癌、淋巴癌、胃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症進行研究,其中,對膀胱癌等17種癌症有效,還有實驗發現,黑色素瘤的效果可達58%。

因此,從2011年到2015年,美國FDA陸續核准肺癌、黑色素瘤的免疫新藥上市,台灣用在晚期黑色素瘤,只是健保並不給付,病人需要自費。

身高體重計價,台灣要自費

近年來免疫療法愈來愈聲名大噪,甚至帶動國際醫療。新加坡腫瘤顧問中心醫師曾文耀表示,新加坡大力推動國際醫療,該中心最近兩年招收100名病人,進行實驗。其中一名81歲、末期黑色素瘤的中東病人,每週靠輸血過活,當地醫師原本預期,他活不過三個月,但2015年6月,他到新加坡接受治療,才一個月,病人原本臥床,後來可以坐起來。

曾文耀拿出一張和病人的合照照片,證實療效,到了2016年,病人仍然在世,打破三個月的死亡魔咒!

只是免疫療法讓癌症治療充滿前景,美中不足的是,如同放療、化療,也有副作用。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郭鴻暉認為,病人會有疲倦、皮膚紅疹、肝臟發炎等副作用。

不過,免疫療法費用相當昂貴,曾文耀說,藥費依病人身高體重計價,以體重50公斤者為例,每三週注射一次,每次要價3800美元(約12萬5400台幣),並不便宜。

「台灣一年藥費約300萬~700、800萬元,」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張文震表示,現階段健保沒有給付,一般人未必能負擔。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病人開口詢問,想了解自己能否使用。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全球每年新增1400萬名癌症病人,死於癌症者有820萬人。免疫療法是否真是癌症病人的救星?還有許多研究與實驗待進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