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現在。但絕對不會是未來。
為了主辦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法國這個東道主,可說不只做面子,連裡子也做了。2015年法國國民議會經過多次審議,歷經150小時討論,最後通過「能源轉型法案」。
台灣宣布政策暫緩 法國卻能全面啟動
法案目標是,將來核電將從法國能源占比的75%,下降至2030年的48%。再生能源比率則在2030年提升到40%。
2030年法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到40%。整體能源消耗也會比2012年減少20%。
甚至鼓勵清潔交通工具,將在全國興建700萬個電動車充電站。你沒有看錯,的確是700萬個。
這一切努力的方向,走一趟法國配電公司(ERDF)展示間,即可一窺一二。在這裡,模擬法國的能源大未來。
就在氣候峰會期間,《遠見》來到展示間,有各種互動遊戲,說明用電來自風能、太陽能、還是核能,看不到燃燒石化原料的火力發電的影子。
在未來家庭展示區,門口配備的是電動車,旁邊就是充電站。至於家中電表,則是一般台灣人陌生的智慧電表。
當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12日由法國外長敲下鐵鎚通過時,法國也在12月1日,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能源使用新時代。
就在這一天,法國配電公司宣布,在未來六年,投資50億歐元,在全國裝置3500萬個智慧電表,覆蓋法國八成以上的家戶。
這對台灣簡直是天文數字。因為台電推動家戶智慧電表多年,原本有10萬戶目標,但只達成約1萬戶,並因民眾配合意願低、政府經費短缺,2015年中宣布政策暫緩。但法國竟然全國啟動了。
智慧電表是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訪問當天,法國配電公司智慧電表計畫主持人貝納.拉薩斯(Bernard Lassus)與法國配電公司智慧電表行銷總監馬克.德蘭得(Marc Delandre)異口同聲的表示,「智慧電表,法國不是最早做的,但在技術上,還算領先歐洲。」
從2006年開始,法國啟動智慧電表計畫,研究相關技術。第一個實驗於2009年啟動,選擇一個人口20萬的里昂與人口10萬的小鎮同步實驗。
貝納表示,實驗主要著重在技術是否可行、換表時間需要多久、智慧資訊收集是否系統完整、能否做到大數據分析等。十年後,技術終於大致完成。每一個家戶換裝智慧電表的時間也只需半小時。
電廠負擔減輕六成 用電狀況一目瞭然
法國的智慧電表,大小看起來就像台灣中華電信提供給一般家用上網的黑盒子一樣大,只是外觀顏色是綠色的。最近,法國配電公司即將對外招標生產1300萬顆,平均每顆造價約台幣800元,「量愈來愈大,以後價格會愈來愈低,」智慧電表行銷總監馬克表示。
他進一步說明,智慧電表最大的功能就是智慧聯網。電表不僅可以跟供電端連線,讓供電端從遠端知道用電端狀況,萬一有任何故障等狀況,多數可以遠端處理,據統計可以節省六成以上的電廠日常工作。
而對消費者而言,這顆電表還可以連結到所有家電3C,從手機遠端遙控家中所有電器用品的用電狀況。經過數據分析後,家戶就可以避開高峰用電時刻,選擇低電價時刻進行高耗電行為,就能節電又省錢。例如以後法國人都開電動車了,什麼時候充電最伐算呢?智慧電表會告訴你。
雖然智慧電表不會直接節電,但只要消費者有省錢與減碳意識,善用智慧電表的分析數據,過去幾年的實驗顯示,「至少可以省10%以上的用電量,」貝納表示,這樣全國加起來,不是可以節省至少一座電廠?
其實不只法國,歐盟也早已做出建議,希望20多個會員國能在2020年前,各國家戶智慧電表普及率達八成。看看法國,想想台灣,深陷缺電危機的我們,是否該把停擺的智慧電表計畫,再拿回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