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中韓、中澳FTA看台灣自由化

兩岸觀察

林祖嘉
user

林祖嘉

2015-12-28

瀏覽數 10,950+

從中韓、中澳FTA看台灣自由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1月號雜誌 消失中的教授

依中韓FTA的內容顯示,兩國在簽署之後,韓國自大陸進口產品項目50%將立即降稅(占自大陸進品額的52%),而大陸自韓國進口產品項目的20%將立即降稅(占自韓國進口額的44%)。未來雙方將逐漸降稅,20年到期之後,韓國的大陸進口項目92%將達到零關稅(占進口值的91%);另外,大陸自韓國進口品項91%將達到零關稅(占進品值的85%)。

另外,中澳FTA是大陸目前對外簽署FTA中標準最高的一個。雙方在簽署之後,85.4%的產品立即降稅,20年之後,中國大陸開放零關稅項目將達到96.8% ,占其進口值的97%;而澳洲將達到100%項目與金額的零關稅。此外,澳洲將以負面表列的方式,開放服務業給中國大陸;而陸方則以正面表列的方式開放服務業給澳方。由於中國大陸是澳洲的最大出口國,因此這一次雙方以如此高規格開放彼此的市場,表示雙方都充分顯示出追求國際經貿自由化的決心。

以大陸經貿自由化的進程來看,目前大陸與外國已簽署的FTA共有14個,包含了22國家與地區,另外還有9個FTA正在談,包括RCEP、中日韓自貿區、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自貿區等。

不簽兩岸貨貿協議,產業將外移

其實對台灣影響最大的還是韓國自由化的進程,因為除了中韓FTA以外,韓越FTA也同時在12月20日生效。依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韓國已簽署的FTA共52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總值佔其貿易總值的64.3%(即自由貿易覆蓋率)。韓國現在與其他6個國家和地區正洽談FTA,包括中日韓FTA及RCEP等,等到與這些國家都簽署完成後,其自由貿易覆蓋率將達到83.4%。尤其是韓國與美國、歐盟及中國大陸的FTA都已經生效,這幾個主要的市場,也是台灣產品的最主要市場,因此未來對台灣的競爭威脅是最大的。

依經濟部的估計,當中韓FTA生效之後,由於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上受到韓國產品的排擠,將會使台灣的總出口下降1.34%,也使GDP減少0.5%。同時,最可能受到影響的三個產業包括石化、紡織與自行車業等。事實上,未來如果台灣不儘速與大陸洽簽貨貿協議的話,由於受到關稅的影響,很可能會造成這幾個重要產業移往大陸,或是與大陸有簽FTA的國家。

在12月初,立法院召開的一場兩岸貨貿協議公聽會上面,一位石化業的代表說,過去幾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的石化產品下降了近38%,而東協對大陸的出口則成長了近35%,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陸與東協洽簽FTA,省掉了6.5%的進口關稅;而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石化產品仍然要繳這些關稅,導致台灣的產品在大陸市場上被東協產品所取代。該業者同時表示,其實這些石化產品的生產地是東協國家,但是投資者則是來自世界各國,甚至也有台灣的業者。也就是說,由於東協石化出口到大陸免關稅,吸引了許多的國際投資者到東協設廠,生產石化產品,而取代了台灣銷往大陸的產品。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台洽簽FTA速度遠不及對手

現在國際間洽簽FTA的速度非常快,依WTO的資料顯示,現在全球已簽署的FTA超過500多個,正式生效的也有300多個,但是台灣洽簽的速度卻是相對的慢很多。到目前為止,台灣共洽簽了7個FTA,包括ECFA中的早收清單在內,台灣的FTA覆蓋率也只有9.7%。就算等貨貿協議都簽完了,FTA覆蓋率也只有27.0%,遠遠落在我們主要競爭對手已簽或洽簽中比例,包括新加坡(87.3%)、韓國(83.4%)與日本(71.2%)。

其實在過去幾年,馬英九總統任內一方面努力的與大陸洽簽ECFA、服貿與貨貿協議以外,也同時積極的與其他國家協商FTA,包括2013年分別與紐西蘭的FTA(ANZTEC)和新加坡的FTA(ASTEP)。另外,2011年與日本簽署「台日投資保障協議」(BIA),2012年又與美國重啟「投資貿易架構協議」(TIFA)等。

另外,印尼、印度、澳洲和菲律賓都曾表示有興趣與台灣協商FTA。另外,歐洲議會也曾多次建議歐盟執委會與我國洽簽FTA。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應該要儘速加入正在協商中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由於TPP的加入標準較高,現在行政院已經成立一個國際經貿策略小組,由院長擔任召集人,針對要加入TPP,我們必須做的自由化和法規調整等各層面的檢討,希望等明年TPP開放第二輪申請之後,我們就能夠立即申請加入。

保守心態,如何與大陸競爭

另外,為因應參與國際經濟整合,開放國內市場可能帶給國內弱勢產業的衝擊,經濟部也把原先提出來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提升為「因應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條例」,並且在12月中已經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除了增加對弱勢產業的照顧之外,另外再增加100億新台幣的支援,讓支援總金額達到1082億元新台幣。

總而言之,面對全球化下,國際經濟快速整合的今天,台灣做為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對於國際貿易的依賴是完全無法避免的,因此我們當然應該義無反顧的積極與其他國家洽簽雙邊和多邊的FTA。不幸的是,現在我們看到不但是新加坡、韓國與日本在洽簽FTA的速度上遙遙領先台灣,就連中國大陸在洽簽的速度上都領先我們很多。很難想像台灣自稱是自由開放的國家,竟然會落後大陸這麼多,而且不但在行動上落後,在開放觀念上也落後很多,我們很擔心以許多台灣人的保守心態來看,未來要如何與大陸競爭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