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5次會談、23項協議,邁向穩健互動

馬政府融冰再出發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5-12-18

瀏覽數 12,800+

15次會談、23項協議,邁向穩健互動
 

本文出自馬習會全程紀實

兩岸關係經歷20年的跌宕起伏,甚至瀕臨戰爭邊緣,終於在馬英九執政後告一段落。這幾年,兩岸政治互動穩健向前,民間社會展開全面性連結。

千萬陸客來台 71城市直航

2015年11月30日,陸委員會副主委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施惠芬,與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於台北的海基會大樓,舉行「第三次兩岸協議成效與策進會議」。雙方代表一踏進公亮廳還沒就坐,鎂光燈就閃個不停。這樣的場景並不令人陌生,兩岸兩會高層會面,在過去七年來一再出現。

這次會議,主要檢視兩岸官方協商這七年來的「成績單」:兩會及官方共舉行過15次會談,簽署了23項協議及兩個共識,其中20項協議已生效。

陸客觀光團來台累計1019.7萬人次,兩岸直航城市已達71個,形成兩岸一日生活圈。陸企來台總計509件,兩岸直航共載貨4.5億噸,兩岸合作逮捕的罪犯達8692人之多,ECFA早收累積為台灣企業減免關稅約26.08億美元。

「這是一個得來不易的成果,」施惠芬說。

2008年3月22日,長期主張「一中各表」的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根據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在《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書中披露,幾天後的3月26日晚上,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小布希通了電話,布希說馬英九的當選是「給兩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相互伸手並解決歧見的機會。」

520就職當天,馬英九以「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為題發表演說,表達「將以最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並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

在台海雙方均釋出善意的情況下,兩岸在一個月內重啟制度化協商,速度超快。

6月11日,海基董事長江丙坤率領代表團前往北京進行「互信協商之旅」,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商談。這是隔絕了十年、繼1998年「辜汪會晤」後,兩會才再上談判桌。

第一次江陳會談,簽署了「包機會談紀要」及「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開放的是最不易引起紛爭的兩岸包機及大陸人民來台觀光。

很快地,7月4日陸客首發團於上午6時30分從廣州搭乘南方航空CZ3097班機起飛,8時1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當天,從北京、上海、廈門、南京的旅客也陸續落地。桃園及松山機場以熱情亢奮的舞龍舞獅表演,歡迎陸客到來,當日合計有753位陸客抵台。

自此起,每一年大陸觀光客的「赴台遊」人數,屢創歷史高峰。而自開放陸團來台觀光,至2015年10月底止,陸客為台灣帶來的觀光效益已達5223億元,活絡了台灣旅遊相關產業。

通郵、通航、通商 深化交流

日益好轉的兩岸關係,卻在當年10月發生一起小插曲。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以廈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身份,接受台南藝術大學邀請來台參加學術研討會,卻在台南遭到毆打襲擊。暴力行為固然受到譴責,卻也反應出始終有一部分人質疑對大陸開放是「親中」,並感到焦慮不安。

不過,張銘清遇襲事件並不影響兩岸加強交流合作的步伐。第二次江陳會談在2008年的11月3日至7日舉行,會談地點在台北圓山大飯店。

這是大陸政府首度指派官方代表來台,商談議題更是醞釀已久的「大三通」,亦即海峽兩岸之間雙向通郵、通航、通商。在場外抗議的民進黨人士鬧得沸沸揚揚,江丙坤與陳雲林則不動如山簽署了四項協議。

12月15日,大三通便正式啟動。上午10時,中國的全球最大標準貨櫃輪中遠「大洋洲」輪及中海「新煙台」輪自天津港一同啟航,台灣長榮旗下的「立敏輪」則從高雄港開航,雙邊鳴笛、雙向對航。

兩岸空運亦自假日包機擴大為平日直航包機,航程大為縮短,首日共計飛航16班次。直接通郵,則使得兩岸鴻雁不再輾轉。據統計顯示,2009年,兩岸包裹數量急遽增加,增幅達到驚人的20倍。

「兩岸的海空運直航,代表著兩岸的和解,不再走過去對立衝突的路線,」馬英九在高雄港出席兩岸海運直航開通剪綵儀式時說道。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北京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的場合,發表了「胡六點」,被視為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時期後中共對台政策的新綱領。

胡六點特別強調加強合作,包括「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兩岸合作隨之在2009年4月26日第三次江陳會談時,進入更為深入的財經領域,不僅簽署了「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空運補充協議」「金融合作協議」,還就陸資來台投資議題達成共識。兩會一開完,6月30日就正式開放陸資來台。

2011年3月2日,則開放第二波陸資來台,面板、IC製造、封測開放參股合資。第三波則於2012年3月31日起生效,製造業開放比例達97%,服務業51%。

累計至2015年9月底,投審會一共通過619件陸企投資案,核准投增資總金額12.99億美元。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司法互助 ECFA強化經貿

兩岸詐騙案件減少,更是兩岸民眾的福音,這得歸功於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卻比較少被提及。

台灣電信網路詐欺的案件發生數,由該協議簽署當年度的3萬8802件開始逐漸減少,到2014年為2萬3058件,詐騙案件數約減少40%;而受害金額從2009年的102.7億元,降至2014年的32.96億元,詐騙受害金額下降將近70%,成效顯著。

到了2010年,第五次江陳會談於6月28日至30日舉行,這一次的兩岸協商比前一年底的第四次江陳會談更受矚目,因為簽署了讓台灣拿到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入場券」: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的主要內容是兩岸將約定關稅減免,並自2011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早期收穫計畫。後續再展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的協議協商。

馬政府認為,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可讓台灣充分利用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好處,也為洽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議」(RCEP)及「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鋪路,對於台灣下一階段的順利發展至為重要。

但ECFA卻讓民進黨認為,政府政策太向中國傾斜,批評為「親中賣台」。

但民進黨的部分批評言論,卻不是事實。

例如民進黨主張ECFA開放大量大陸農產品傾銷台灣,但實際上ECFA並沒有開放農產品這一項。反而是陳水扁擔任總統時,開放進口936項大陸農產品。

江陳會談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將兩岸協議擴及醫藥、核安通報及投資保障等,層面更廣。其中有一項互惠很特別,H7N9禽流感在大陸一出現,台灣便會立即獲得通報,後來甚至可以得到大陸提供的病毒株以製造疫苗。

特別值得觀察的是陸客自由行,自2011年6月21日起開放以來,成長速度驚人。2014年的人數,首度突破百萬,達到118萬6497人次,平均每月來台3251人次。大陸廣州多家旅行社不約而同指出,在各類大陸旅客出國自由行的市場中,台灣自由行的增長最迅猛,潛力巨大。

陸客自由行明顯增加,背後的意義更為重要。它代表著大陸旅客更喜歡體驗深度的台灣文化。

服貿協議陷僵局 合作添變數

兩岸教育交流及來往,更加是不可逆的趨勢。自2011年9月,台灣開放陸生就讀學士和碩博士至今,正式來台修讀學位的陸生,在2011年招收到928人,2012年1864人,2013年3554人, 2014年達到5881人。

過去七年多來,當兩岸關係的改善,受到世界各國肯定,也改善了台灣的國際關係。例如與日本簽署《台日投資保障協議》及《台日漁業協定》,是台日斷交40年來首見。

「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及經濟伙伴」,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如此表示,顯示了台美關係也有所改善。

2012年10月2日,美國宣布台灣加入免簽證計劃(VWP),是該計畫37個參與國中、唯一與美國沒有正式邦交的國家。

2013年10月6日,蕭萬長擔任總統馬英九特使,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與新一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全程參與,甚至史無前例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互稱官銜。

這是官方陸委會與國台辦主任第一次會晤。「這除有助於雙方互動的正常化,也可與兩岸制度化協商相輔相成,」海基會綜合處科長李國安在檢討兩岸制度化協商回顧與展望時指出。

2013年6月20日,新任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與新任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上海簽署了「服貿協議」,做為ECFA的後續協議,卻為馬政府執政期間爆發最大抗議活動埋下種子。

這是順利進展多年的兩岸協商談判,陷入僵局的開始。民進黨斥責服貿協議是黑箱作業,找到了抗爭的新突破點,要求舉辦20場公聽會,不斷醞釀反中氣氛。

「兩岸關係受到衝擊,服貿是轉捩點,」趙建民說。

2014年3月17日下午立法院內,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以30秒時間宣布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引發一群大學與研究所學生以及社會人士的反對,並於18日晚上6點在立法院外舉行「守護民主之夜」晚會,抗議草率的審查程序。

緊接著,有400多名學生趁警員不備,於當天晚間21時突破警方的封鎖線,占領立法院議場。後續更有以學生為主的1萬多名民眾,聚集立法院外表達支持。

反服貿學生與公民團體發起將近1個月的「318學運」,多位民進黨人士聲援。直到4月6日,立法院長王金平赴議場探視學生,承諾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抗議者於10日晚上6時退出立法院議場。

318學運使得服貿協議在立法院表決通過遙遙無期,更使馬政府無力推動後續的兩岸法案。

學者分析,服貿其實是有利於台灣的協議,台灣開放大陸是WTO待遇,大陸開放給台灣是WTO+,台灣不要這麼漂亮的經貿條件,絕大部分原因是政治的考量。馬政府固然讓台海享受到「和平紅利」,但兩岸做得好,不一定能為政治人物加分,反而會在台灣的選舉文化中被操弄,扣上「親中賣台」的帽子。面對反對黨「親中賣台」的批評,執政黨往往無力招架。

「兩岸關係除了表面的往來(包括王郁琦與張志軍的互訪),其他作為上都寸步難行,」蘇起分析目前局勢。

這僵局恐怕還要持續一陣子。明年新總統上任前無解。新總統上任後,又會呈現怎樣的變化,仍有待觀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