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挑對醫療險、癌險,拉起雙重防護網

安心買保單〉45歲起 儘快補足降風險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5-11-19

瀏覽數 33,200+

挑對醫療險、癌險,拉起雙重防護網
 

本文出自儲備你的長照存摺

根據統計,國人平均擁有4張保單,其中近1.5張屬於健康險。

以衛福部2011年的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費用為3萬4290元,乘以平均餘命79.16歲,等於這一輩子的醫療費超過271萬元!

醫療險〉 

依預算投保 有三種理賠給付 

這麼龐大的醫療費用,若能用商業保險來分擔,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健康醫療險應該怎麼保,才不會踩地雷?

「投保要先考量自身預算,除了終身(住院)醫療險,預算有限者可考慮定期醫療險,再逐年續保,」南山人壽產品發展暨行銷資深副總王瑜華說,想要買醫療險,先搞懂理賠給付方式,分有「住院日額給付」「實支實付」以及「兩者擇優」這三種。

住院日額是住院才理賠,以住院日數逐日定額給付,給付項目包括病房費、手術費等,有的也有出院療養金。通常是帳戶制,也就是保戶申請保險理賠的總額超過保額,契約就自動終止。

台灣人壽台南長冠通訊處區經理戴香蘭指出,近年DRGs健保新制實施,醫院對住院期間有規範,且醫療技術進步後,住院天數不若以前多,保戶可以「實支實付」來補足保障。

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主要是照顧到全民健保之外的醫療支出,以實際收據為請領條件,但理賠額度有上限。但要注意,明年開始,實支實付的新保單只以收據「正本」為理賠依據。

「可以終身醫療險為主約、實支實付當附約!」戴香蘭建議,一般實支實付的醫療險通常只保障到75歲,最好還是及早準備終身醫療險。此外,戴香蘭也提醒,現在每5分26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癌症險已經成為現代人另一種「必保」的健康險。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癌症險〉 

看清理賠項目 並非有癌就賠 

保險系列書籍暢銷作家劉鳳和指出,若預算有限,可優先投保保費較便宜的定期癌症險。

他提醒,癌症險並非有「癌」就賠,理賠項目最好包含「原位癌」與「癌症併發症」。此外,投保癌症險也該注意是否有住院理賠金、身故理賠金、手術治療保險金與出院療養金等項目。

「就算是高資產的保戶,也建議他們要投保癌症險,」安聯人壽資深副總楊承清說,癌症治療除了多次放療、化療,還有許多自費項目、標靶藥物與新療法的支出,將需要一大筆、上限無可預期的醫療費用來因應。

安聯人壽協理廖學吉指出,癌症險主要分為「一次給付」與「多次給付」。前者可在初次罹癌時一次性拿到一大筆保險金,方便支應初期的龐大開銷。但最好選擇「只要醫師證明罹癌就能理賠」的合約,以免有些傳統療法提不出合格收據證明。

多次給付則是確認罹癌之時先拿到一部分,之後在進行手術、放療與化療等後續治療時,再分項目分批拿到保險金。

癌症險可以搭在醫療險的附約中,但專家也建議若怕癌症復發、後續保障不足,則可以「終身型癌症險+一次性給付癌症險或重疾險」的搭配方式。

「若有預算,就能用不同類型的保單,逐一把保險缺口補上!」戴香蘭比喻,只要能對應需求、不重複,保單就不嫌多,像是健康類險種,不要以為有住院醫療險就不用癌症險或長看(照)險,「每個主要類型都要有,保障才會互補而全面!」

但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建議先擁有基本醫療險保障,再逐步配置癌症險與長期照護類的險種。「最晚到了45歲,就要全盤檢視保單,趁身體狀況還不錯時,盡快補足醫療、癌症與長看等健康險種!」國泰人壽協理吳俊宏建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