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年逾萬名活在危險中, 台灣淪兒童墳場?

受虐人數居高不下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5-10-29

瀏覽數 63,900+

一年逾萬名活在危險中, 台灣淪兒童墳場?
 

本文出自 2015 / 11月號雜誌 你,同學會了沒?

少子化的今天,每個新生兒幾乎都是家人與國家的寶貝。但你知道嗎?竟有愈來愈多孩子成為虐兒案的受害者。難道台灣已淪為部分兒童的墳場嗎?

今年7月堪稱是台灣兒童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從11日起一連六天,從北到南發生五起兒少遭虐及殺子自殺致死案,造成五死一命危慘劇,全是3歲以下無力反抗的幼兒。

7月11日,台南市53歲男子疑因精神病發,掐死2歲兒子。同一天,台中市40歲女子帶著剛出生21天的嬰兒跳樓自殺。

7月13日,基隆市一位2歲大的男童送醫時,已經被父親悶死超過3小時。

7月14日,新竹縣2歲男童餓到皮包骨致死、1歲女嬰奄奄一息,因為8天中舅公只有四次帶麵包餵食,讓幼童活活餓死。

7月16日,新竹市1歲女嬰被37歲父親以毛巾悶死,事後以垃圾袋裝屍丟包在分居妻子住處。

其實,虐兒案早已天天在台灣上演。2012年時,每天就有高達53起兒少受虐案,2014年平均每天也有32名兒少受害。

台灣兒虐通報率竟輸美國

根據衛福部資料,近11年來,平均每年都有超過1萬名兒少生活在危險中。從2004至2012年的九年間,受虐人數成長1.5倍,達到1萬9174人的歷史新高。

去年雖降至1萬1589人,不過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林秀鳳分析,數字下降跟新生兒減少有關,不表示問題已改善。 更何況官方數據經常只是冰山一角,跟有無如實通報有關,因此有許多虐童案可能還沒有被舉報。

一般而言,美國民眾的警覺性高,郵差發現異常,就會立即通報,所以每千名兒童的通報率從2009年的41.6位增至2013年的47.1位,同期台灣雖從4.2位成長至7.3位,仍遠遠不及美國的通報數字。

其中,教育、社工、醫護人員等責任通報人的心態,則是影響通報率的主因之一。例如曾有國中女生從3歲就被父親性侵,直至國一才跟學校護理人員透露,當時校長即將退休,怕影響校譽及個人考績,決議不通報,東窗事發後,外界才得知。

尤其可怕的是,近幾年虐兒的年齡層逐年下降。根據家扶自行統計的資料顯示,近三年0至2歲受虐兒成長78.6%,總計6歲以下受虐兒約占六成三。

「令人擔心的是,去年0至2歲受虐兒的死亡率高達五成以上,」林秀鳳表示,手無寸鐵的嬰幼兒一旦被發現,非死即傷,以今年7月的五起虐兒案為例,都是3歲以下幼兒,沒有一件是曾經通報的案例,如果不是嚴重到必須送醫,外界其實根本無從得知。

非典型照顧者 施虐數驟增

近年來,衛福部在分析兒少施虐者型態時,也有驚人發現。

除父母、親戚等照顧者是最大宗施虐者(占七成)外,非典型照顧者也有逐年增加跡象,包括保母、同居人、朋友、臨托者。從2010年的14.69%增至2014年的29.28%。

以今年3月台中市國際托嬰中心的保母為例,竟將八個月大男嬰按趴在地板,再將腿跨放在男童身上,致使幼兒喪命。

在愈來愈多虐童案件下,兒少受虐的類型也有新變化。在遺棄、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疏忽及其他等六類中,以性虐待案件成長幅度最驚人,從2004至2014年,暴增3.16倍,人數高居第二位。

性虐待案件時有所聞,以家扶每年底透過各界評選「十大兒保新聞」為例,去年排名第五的就是「父母逼幼女看A片玩4P,8兒女半數受害」的新聞。但性侵案層出不窮,多數是父親、親友或鄰居、同學等熟人所為,目前已成為第二大兒少受虐類型。

長久以來,人數居高不下的就是身體虐待,近11年來增幅52.7%。且身體虐待方式有愈來愈恐怖跡象。

如2009年4月,彰化縣就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虐嬰致死事件,夫妻因為吵架,先生竟然將10個月大女嬰丟進煮麵鍋中,經送醫搶救4天後宣告不治,震驚社會。

成長幅度第二高的是無法歸類的其他類,例如孩子因無戶籍,不能注射疫苗、無法上學等,身分權被剝奪。其他類的人數從2004年至2014年,成長1.42倍。

再來是精神虐待(成長幅度85.2%),家扶曾輔導過,有個孩子的父母親都是碩士生,爸爸過世後,遭媽媽遺棄,後被伯父撫養,伯父認為孩子應該跟父母一樣優秀,為讓他專注讀書,將孩子理光頭,凌晨4點就叫孩子起床寫毛筆字,結果到學校精神不濟,反而沒有學習效果,孩子長期飽受精神虐待。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特別要強調的是,因疏忽所造成的虐兒案件數雖比身體虐待少,卻是致死率第一高的類型。

例如夏天時,家長經常因為疏忽,將兒童留置車內,被活活悶死,或將孩子單獨留在家中,孩子為尋找母親,攀爬窗台跌落致死等。

台灣新生兒已經愈來愈少,為什麼竟然有愈來愈多兒少生存受到威脅呢?

原因1〉

家長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主因是缺乏親職教育知識。根據2014年衛福部分析施虐者因素資料顯示,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的比例達44.6%。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指出,許多家長沒有正確管教觀念,認為孩子不乖就要打,過當就成了虐童,「管教跟虐待就在一線間,管教過當就會變成虐待。」

其中,又以小媽媽最缺乏教養知識。2009年11月,有位4歲女童被阿姨凌虐致死,這位女童母親就是小媽媽,因與同居人吵架,北上投靠表姊,表姊告知孩子不乖就是要打罵,女童常被阿姨抓頭撞牆,或用腳踹頭部,女童母親也不敢阻止,沒想到後來竟鬧出人命。

原因2〉

經濟弱勢,高風險家庭增多

再來是經濟問題。承接113保護專線服務的台灣世界展望會代理會長龔天行指出,經濟弱勢是造成虐兒的主因之一,其中高風險家庭更是發生虐兒的潛在環境,因為高風險家庭幾乎都是經濟弱勢族群,只要經濟持續不好,虐兒發生率就愈高。

紀惠容記憶猶新,1999年921大地震後,主要受災區南投縣的虐兒案件急速增加,絕對跟家庭經濟有關,父母天天為家計吵架,連帶波及下一代。

原因3〉

濫用酒藥,影響父母健康

第三是健康問題,例如父母有藥癮、酒癮或精神疾病。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研究顯示,父母有酒精或藥物濫用行為,是兒虐及疏忽案件三大風險因子之一。

龔天行根據2014年的統計資料指出,施虐者中有酗酒、藥物濫用者達7.4%,精神疾病(含人格違常)5.5%。

這些有藥、酒癮的施暴型父母多數無固定工作,導致孩子三餐不繼。加上吸毒、喝酒後常失去理智,碰到孩子哭鬧,會以激烈方式制止,許多幼兒只會哭鬧,施虐者就愈打愈重,導致死亡。

原因4〉

家庭、婚姻關係混亂

第四原因是家庭、婚姻關係混亂。例如2011年11月,2歲男童王昊虐死事件,就是母親同居人及其友人所為,他們不耐孩子哭鬧,20多天期間用燒紅鐵釘燙腳底、鐵鎚打身體、拔指甲等方式虐待,還輪流灌安非他命、海洛因等毒品,造成王昊死亡。

今年底,113保護專線執行將滿20年,兒虐通報人數也從2009年的近2萬人增至2014年的近3萬人,不過龔天行仍呼籲民眾,一旦懷疑有虐兒情事,立即通報113。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也強調,兒童保護不只是口號,需要各界付諸行動。希望將來再沒有暗夜哭泣的孩子。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