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和董氏基金會發表的「國內鐵營養評估」報告指出,國內13~50歲女性是缺鐵的高危險群,缺鐵盛行率為13.3~15%(美國是9~11%)。
缺鐵主因則是攝取量不足,國內13~50歲女性,每日攝取的鐵質,不到建議量(約15mg)的75%。
鐵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元素,缺鐵會造成貧血,容易出現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喘等症狀;走路快一點,也會感覺頭暈或氣喘。
生育年齡女性若有貧血症狀,可定期補充鐵劑。但也有人不愛服用鐵劑,因為吃後可能有噁心、便祕、胃腸不適、腹瀉等症狀,也可改用靜脈注射來補充。
飲食方面,牛肉、豬肝、深綠色蔬菜、葡萄乾、紅棗、黑棗、核果、豆類、全穀類等,都含有豐富的鐵。
婦科疾病患者 從食物攝取鐵
隨著保健風潮盛行,便利商店陳列架上也有好幾款粉紅色包裝的「四物飲」,裡面成分除了當歸、芍藥、熟地、川芎這四味中藥外,還加了桂圓、紅棗、黑棗、桂枝、枸杞等,甜甜好喝,是不少女性每月的補鐵聖品。
四物湯,是宋代流傳下來的中藥湯劑,至今仍是一般民眾最常到社區中藥店請藥師調配,為家中發育女兒補血的方子之一。
不過,目前國內的枸杞、當歸等中藥材,八成來自中國,常有農藥或二氧化硫殘留的疑慮。
若想知道購買的藥材是否符合農藥含量標準,一定要開口詢問販售商家是否能提供該藥材進出貨的資料來源、有無經過許可,才能夠降低買到低劣藥材的風險。
玻璃瓶裝的四物飲,打開就能喝,但中醫師也提醒,有子宮肌瘤、肌腺瘤等婦科疾病的患者,不適合長期飲用,可能反而讓腫瘤長得更大,可以喝些雞湯、魚湯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