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脫胎換骨的年代-六年國建是必要的手術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1-02-15

瀏覽數 21,000+

脫胎換骨的年代-六年國建是必要的手術
 

本文出自 1991 / 3月號雜誌 43天深入採訪──蘇聯驚爆前夕

一、錢用在自己的土地上

關心社會進步的知識分子,當他再重讀自己寫過的文章,如果覺得還沒有被時間淘汰,他直正的感受不是自得,而是沈痛;為什麼該做的不肯早些做?為什麼要做的時候,還是有不少缺失?

三年多前,在「把中國人的錢用在自己的土地上」(天下雜誌)一文中,我寫過:「以目前我國每人所得、公共設施、科技水準和生活素質等指標來看,我國的資本應當不足,而不是過剩;資金應當優先留給自己用,不應當先讓別人用。」

二年多前,在「小康社會怎可再有倚賴心理?」(經濟日報)一文中,我寫過:「令人失望的是政府部門,即使不在選舉年,仍然沒有勇氣要求小康的民間多分擔,而還是要超過自己的負荷再做承諾--製造一大堆的新聞標題,開出一大堆難以兌現的支票。」

引述上面的話,正反映出我對「六年國家建設計畫」憂喜參半的評估。

二、台灣社會脫胎換骨

所喜者,政府部門終於以前所未有的魄力,要把台灣社會脫胎換骨,使它變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這實在是早該動而沒有動的大手術。「決策的延誤與決策錯誤一樣的可怕。」五年前我曾以這個標題向決策階層呼籲過。

所憂者「六年國建」計畫在半年內趕工完成,就難以避免因倉促而帶來的疏漏。八年前寫的短文「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也許正可做為一個提醒。

當「六年國建」所預估的經費修正為新台幣八兆二千億時、當所牽涉的機構包括了中央二十五個部會及台灣省、北、高二市時;當所規畫的具體目標包括了運輸通信、都市住宅、能源開發、社會福利安全、文教、水利防洪、環境保護、科技、醫療保健等十四類時,當所牽涉到的建設項目達七七九項時;編製這樣一個空前大規模計畫的經建會,不僅僅需要有效率,也需要有耐心;不僅僅需要表現定見,也需要凝聚共識。

經建會在郭婉容主任委員日以繼夜的督導下,提出四本報告,呈顯了公務機構罕見的效率,但敦促行政院於短時間內通過,卻又呈顯了耐心的缺乏。

在編列公共建設資金過程中,最引起大家關心的八兆多的資金來源,反映出了經建會本身的定見,卻未能反映出主計及財政部門的共識。

三、五項看法

當經建會公布了「六年國建」草案後,最令人振奮的是儘管有少數人善意的懷疑其可行性,但社會各階層都普遍肯定其必要性,近三年來,幾乎任何一項重大施政都遭到強烈質難時,這樣的支持正是推行「六年國建」的重要動力。因此,「六年國建」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應不應當」做,而是「如何」才可以做得更好。在這樣的前提下,讓我提出五項看法。

(一)總目標:「六年國建」以「重建經濟社會秩序,謀求全面平衡發展」為總目標,並輔以四項政策:提高國民所得、厚植產業潛力、均衡區域建設、提升生活品質。

總目標之一的「重建經濟社會秩序」,其意義頗難被一般人瞭解,又因其狹窄性,似不宜當為總目標,我個人認為總目標應當是:提升台灣為高品質的現代社會。「六年國建」也就是塑造這個社會的必要手術。在這一總目標下,四項政策應當是:加強公共建設、改善生活品質、樹立法治與倫理、經濟活動國際化。

(二)資金來源:公共建設資金約為八兆二千億,其中一類為歷任行政院長任內所通過的投資計畫,稱為延續性計畫,,約四兆九千餘億。第二類為新興計畫,經建會按優先次序選擇甲乙兩類,約三兆二千餘億。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引起爭議最多的即是此一龐大金額的籌措。這正是近十年來我最擔心的一個現象:人民小康,但仍要讓他們占便宜;政府缺錢,但還要完全以舉債方式來表示自己慷慨。

據估計,此一龐大公共建設資金,其中近四億需在普通預算項下發行公債,其他則由事業單位及特別預算籌措。郭主委曾一再指出:這一龐大公債是在下述四項假設下才會發生:政府經常帳完全沒有盈餘、公營事業轉移民營完全失敗,所有工程都按時支用經費、民間完全不參與投資。

事實上,政府經常帳可能有盈餘(如七十九年度為二0八一億元)、部分公營事業也可能順利出售、工程也終會有延誤,以及民間也會參與計畫。在造種情況下,政府要發行的公債就會較低。因此,我建議,經建會應當根據造種可能性,另外提出一張新資金來源的試算表,以減少這一龐大公債會引發通貨膨脹的憂慮,以及民間對資金產生「擠出效果」的恐懼。

值得注意的是:這麼一個切切實實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大手術,卻沒有提出「加稅」的考慮?筆者當然深知在任何國情下,「加稅」的主張,既不受歡迎,也更難被接受。在今天的台灣,要加稅也是幾乎不可能,但政府部門仍然應當嘗試。儘管財政部長王建瑄於一月下旬提出「要有增稅的準備」時,立刻受到反對,但這種討論是有益的。我們應當認真地辯論:如何增加新稅的項目?應當提高何種稅率?如何加強租稅行政效率、防範漏稅逃稅?

我們不要忘記:當今天二千萬人民白吃這一頓八兆多滿漢全席時,這一份帳單以及龐大的利息是由他們的子孫來償還的。雖然這樣的作法減少了籌措資金的阻力,也正符合民眾好占便宜的心態,可是卻也違反了中國傳統中的恕道精神--讓下一代的子孫來負擔這一代人生活的改善。

(三)優先次序與平衡性:「六年國建」中的各種計畫,基本上是由各相關部門提出,由經建會酌衡全國資源的總供需等以彙總、整合,其間並缺乏嚴格的審核與坦率的討論。

雖然這些計畫未來的實施,仍須經過預算編列程序,考量當時狀況,但一經行政院院會通過,就應認真推行。因此,投資項目中之三千二百億的高速鐵路即有見仁見智之不同意見,對這些有爭議性的重大公共建設再做評估,是極為必要的。

「六年國建」之總目標在「謀求全面平衡發展」,則正如有識之士所指出:硬體建設多,軟體建設少;經濟建設多,文化建設少;都市地區多,偏遠地區少。

(四)執行能力:「六年國建」之成敗關鍵,不僅取決於規畫的周密,更取決於共識的建立、全民的參與,最後就全反映在整體的執行能力上。

當前的憂慮偏重資金的籌措,事實上即使資金有了著落,人才的缺乏、人力的不足、法令的修改、土地取得的困難、民間的參與等等,都可能變成推動六年國建的瓶頸,因此,行政院郝院長應如何親自督導這一重大建設的順利完成,將是內閣最大的考驗,李總統的政績與郝內閣的表現也幾乎就取決於「六年國建」的成敗。

(五)轉變大陸:既然定名為「國家建設」而非「台灣地區建設」六年計畫,則無論如何應提出一些和平轉變大陸的具體計畫。例如,當北京對李總統在去年五月就職演講中對中共提出的四項要求有善意回應時,台北應如何應對。

四、值得支持

一九九0年代,美國的新聞週刊認為是一個「焦慮的年代」;對我們而言,實在是一個「脫胎換骨的年代」。

透過「六年國建」的藍圖 從公共建設的加強,產業結構的改變、區域發展差距的調整,到生活圈的建立,社會福利與安全的增進,與文化、教育、藝術、體育設施的充實,被西方記者形容為「貪婪之島」的台灣,才可能變成「尊嚴之島」。

「六年國建」正是使台灣社會脫胎換骨所必要的大手術,值得國人全力的支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