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紐西蘭牛奶業者、澳洲煤礦商、東南亞橡膠園,或是巴西產糖業者,近來均陸續了解到,過去太高估了中國的大宗商品需求。
這股源於中國的全球通縮壓力,反映的是從南美、歐洲到亞洲等區域經濟體皆面臨的更大範圍的需求問題。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指出,過去十年來,大陸各地方政府盲目擴充,造成產能過剩。例如山西煤礦、河北鋼鐵等產業,就是最顯著的例子。為加快整頓,中國國家發改委去年就發布正式文件,控管鋼鐵、水泥、石化、船舶等行業,要求減產。
他指出,中共官方為減輕產能過剩,除控管生產來源,也希望利用一帶一路政策效應,擴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