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以具體的行動讓我們看到,在改變世界創造價值這件事上,永遠都能比好再多一點。比爾‧蓋茲為世人展現的,不只是捐出近580億美元的資產予以其夫婦命名的慈善基金會,而是更入世地解決人類問題。從愛滋疫苗到太陽能馬桶,基金會的團隊致力於對抗貧窮國家疾病及衛生問題,拯救數以百萬計的生命;而比爾‧蓋茲積極宣揚理念,更成功地號召世界各地的善心匯流成川,成效卓越。
最近這幾年「企業社會責任」浪潮方興未艾,愈來愈多人了解,即使不是首富,也有責任看重自身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過去我的父親常說:「企業的價值在於利他,照顧及幫助需要的人。」當年「企業社會責任」尚未熱議,我們已開始思考,如何在達標的過程中,創造比獲利更高的價值。
提到「助人」,一般人最直接的聯想就是傳統的慈善活動,但我總認為,如果能利用企業的資源和優勢,協助有需要的人擁有技能、甚至創業,才有機會成為源源不絕的循環力量。此外,在實現社會責任的路上,也可以用更多元、寬廣的角度切入。
照顧好員工 便是減少社會成本
以服務業來看,最密切相關就是肩負服務輸送根本的公司同仁,所以首要的工作理應先照顧好員工,然後是顧客、廠商、投資者及整個社會。一直以來,我們維持著穩健成長的薪資制度,面對不景氣,每年仍按計畫發獎金;定期提供員工免費健檢及遭遇急難時的補助,這些是要讓員工身心能安頓,也減少了因經濟、疾病問題造成的社會成本。
身為與顧客乃至於社會脈動息息相關的產業,我也認為該有更多的承擔。在食安議題上,我要求經銷商與我們共同擬定各項環保有機標準,從源頭控管期達到零汙染、零破壞,同時結合偏遠小農,發展耕種履歷,未來希望能進一步輔導其商品進到旗下通路;在為環境永續而努力上,我們在賣場及辦公室陸續推動換裝LED燈、使用節約用水系統,和加強美食街廚餘廢油的管理;協助社區汰換老舊保全系統、年節關懷在地弱勢等活動,則為實現回饋鄰里的承諾。
在這其中,我最看重的也是公司核心價值之一就是「傳承」的思惟。我一直相信,未來的希望是在下一代,所以推動產學合作,給予年輕人更多歷練的機會,同時不間斷地支持文創產業及運動員養成,要透過保持文化競爭力及人才培育,為世代交棒鋪路。
這些作為的背後,都注入了讓台灣更好的心意,雖然規模不大卻點滴累積。比爾‧蓋茲登高一呼,吸引許多企業家挺身而出,也期待在我們為善欲人知的拋磚引玉下,能讓許多人一同思考並起而行動,共同打造一個活力的社會,微笑的台灣。
(作者為微風集團執行常董。本專欄由廖鎮漢、徐承義、李昌霖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