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小鎮萬人癌篩 王明鉅推動健康革命

台大竹東分院院長 活化偏鄉醫療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5-07-01

瀏覽數 50,950+

小鎮萬人癌篩 王明鉅推動健康革命
 

本文出自 2015 / 7月號雜誌 一部勞基法 搞慘360行?

最近幾個月,你如果來到高鐵新竹站四號出口,經常可見到一位男士、手持「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台大東健康中心」的立牌,等待剛下高鐵的旅客,帶他們坐上一輛白色廂型車,駛向竹東鎮上的狹窄道路。

這些人都是特前往台大竹東分院,接受高階健康檢查的客戶。竹東分院院長王明鉅考量竹東有眾多客家人,還特別為健檢中心取了讓當地人備感親切的名字「東健康」,這是客家話,也就是「懂健康」的諧音。

募資3.7億 添購醫療儀器

實在很難想像偏遠的竹東分院,竟然有最先進的256切電腦斷層掃描、3T磁振造影等檢查儀器。而且還把都會區才會有的燈光美、氣氛佳的健檢中心,搬到鄉間,連廁所都設有自動掀蓋的感應馬桶和垃圾桶,讓當地人感到形象老舊的前竹東醫院(竹東分院前身),變得不一樣了。

1994年成立的竹東醫院,原是署立醫院,2011年由台大醫院接手,成為台大五家分院的一員。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王明鉅,正在這只有15萬人口的小鎮,進行一場健康革命。他希望在台大最小的分院,加強民眾健康,向政府證實:預防勝於治療,進而督促改變健保政策。

今年6月底啟動的「萬人肺癌篩檢活動」,就是這場健康革命的重頭戲。民眾只要自費2000元,就能接受一般市價6000元的低輻射劑量肺部檢查。

這項專案的檢查人數、價格,可能創下全球醫界紀錄。

「現在的健保制度重治療、輕預防,」王明鉅直指,健保如今已每年花費近6000億元,幾乎都用來治療疾病,倘若能挪移部分,補貼民眾健檢經費,提早發現重大疾病,避免病情惡化,反而有助減少健保支出。

過去幾年,他呼籲「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如今他更拿出具體行動,為上萬人篩檢肺癌,就是他認為減少醫療浪費第一步。

為什麼選肺癌?因為肺癌已是台灣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若能及早發現,治癒率就能大大提升,還能降低健保支出。

2013年,台大醫院替300名45歲以上的主治醫師做健檢,發現12名醫師有肺癌,時任副院長的王明鉅心想,台大醫師的肺癌罹患率竟然高達4%,比全台的萬分之4高100倍,是台大醫院環境惡劣?還是全台受檢者太少,統計結果有誤?

王明鉅分析,台灣的肺癌病人幾乎都是末期才發現,每年有8000多人因此死亡,2014年死亡人數又比前一年多了633人,假使能提供平價的肺癌檢查,讓更多人受檢,即便只是及早發現50名病人,不但能挽救性命,還可平均一人減少約50萬到80萬元的治療費,幫健保省下2500萬到4000萬元。

於是,王明鉅動用人脈積極募資,在一年內,向企業界募集3.7億元,購買電腦斷層掃描等儀器,並補助每位受檢者4000元,希望讓愈多人檢查得起。

許多原本不認識的企業家都很快被他感動而捐款,例如,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捐了800萬元,只有數面之緣的泰山企業董事長詹岳霖也大力相助。

「他是彎著腰拜訪企業!」台開公司董事長邱復生說,當聽到王明鉅的想法,認為相當有創意,便慨然出資。

用最省的經費 創造最大價值

按照這項專案,每位受檢者只需花5分鐘,相當照一張半X光片的時間,但輻射量不但比現有儀器減少七成五,還可以發現0.3公分的肺部腫瘤,也比傳統儀器只能找到的0.5公分精密。

在5月份東健康中心試營運期間,就發現了三名肺癌病人。

企業善款不只用來做萬人癌篩,還用來改善落後的竹東分院。2013年8月,王明鉅從台灣首屈一指的台大醫院總部來到竹東分院後,立刻感受到巨大的醫療城鄉落差。

他剛到竹東分院,醫院病人以老人居多,最需要洗腎、呼吸照護、糖尿病、中風等服務,但醫院每年虧損達5000萬,整個院區不僅道路破損、房子漏水,也付不起電費,電梯不動、路燈不亮,晚上氣氛陰森。長年靠衛福部補貼才能活下去。

他還發現,竹東地區鮮少公車、計程車,老人看病不易,只好在家忍耐病痛,因此,往往一來急診,血糖已飆高到500毫克/每100c.c.血液、血壓升到220毫米汞柱,病人到院死亡率是台大總院的六倍!

由於竹東地區老人眾多,政府提供7000名免費健檢,但受限於交通不便,每年受檢者只有數百人,對照台大總院的3000個名額,不到三天就登記完畢。

雪上加霜的是,竹東分院沒有盈餘,發不出績效獎金,醫師紛紛求去,王明鉅剛到任時,桌上就放了一疊醫師辭呈。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勇於創新 讓老人健康過活

勇於創新的王明鉅,心裡浮現要讓老人健康過活、醫院也能有營收的願景。他思索如何讓老人健康不生病、減少醫療需求,於是,決定要將竹東分院變成老人友善就診的醫院。

為了讓老人願意來接受健檢,2014年秋天,他租借遊覽車,深入村里,跑了20、30趟,把老人一村村地接到醫院做健檢,結果來了1300人。他還推出只要量血壓,就送芥花油的活動,吸引3000人大排長龍,擠滿醫院大廳,讓竹東分院出現少見盛況。

不只如此,王明鉅更進一步將「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的理念,推向老人長照中心。

2014年春天,他主動和當地的長安老人養護中心聯繫,提供200萬元的募款金,讓養護中心聘請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購買營養品,還從醫院派遣醫師、藥師、營養師前往,替臥床、坐輪椅的老人,提供醫療照護。

這一天,王明鉅考察養護中心時,一名80歲、失智的陳奶奶看到他,不停訴說自己關節痛、腳痛,但顯得非常開心。

「王院長是雪中送炭!」長安老人養護中心主任陳柏如帶著感激的語氣表示。由於養護中心人力有限,評鑑結果不盡理想,當王明鉅主動伸出援手,提出合作計畫時,著實讓她嚇了一跳。

這一年多來,該院老人已減少重覆用藥,飲食有了改善,不少老人的體重也增加了。

親力親為 試坐馬桶巡水電

為了讓老人方便就醫,王明鉅還將企業捐款用來整修醫院,重建廁所、換壁磚、裝電燈、修繕漏水,短短五個月,讓醫院煥然一新,還增設免費接駁車,10分鐘就可到院看病。

「他會爬上梯子,拿著手電筒,檢查屋頂漏水,」竹東分院綜合事務室主任蕭曉萍發現,王明鉅親力親為,還會找舊廁所的問題,坐上髒汙的馬桶、試用扶手,檢視是否適合老人使用!

蓋過醫院、半導體工廠的張宇仲,退休後擔任工程監督志工,令他驚訝的是,建築師事務所認為一年才能完成整修,王明鉅卻在五個月內完工,而且還通曉醫院的消防、空調、水電工程。

原來台大醫院開刀房在2008年12月,因為老舊電線走火而發生火災,開刀房被迫暫停使用,當時建築師評估要花一年才能夠修復。時任副院長的王明鉅負責整修工程,緊急將產房改為開刀房,發包施工,不到半年,開刀房就遷回原址,甚至在2010年4月,成為全台第一個通過JCI國際評鑑的公立醫院,王明鉅也獲《經理人》雜誌選為Super MVP經理人。

張宇仲發現,王明鉅到任後,幾乎沒有休過假,每週和工程團隊開會討論,掌握進度,也因為他意志力堅強,沒有人敢鬆懈。

連他的司機劉少明都對他的認真十分佩服。王明鉅還沒來竹東前,他到高鐵站載台大總院的高階主管,就常聽他們在車上提起王明鉅做事效率很高。等到王明鉅上任後,他更是親身感受。

回首將近兩年,王明鉅努力推動小鎮醫院改造,想到辛酸的過程,雖然會暗暗流淚,但是他相信,只要能為國人把關健康,一切努力就沒白費。

【民眾驗血免排隊 2分鐘即完成】

建立台大檢驗e化流程

王明鉅在台大醫院副院長的五年期間,早就展現了創新的改革能力。

他在2012年設立心血管中心,創亞洲之先,整合心臟內、外科、電腦資訊,成為一個平台,讓病人不必多跑樓層做檢查、手術,縮短動線和等待時間。

「護理人員還因此少加班39分鐘!」心血管中心督導長游惠珠表示,病人以前接受手術,光等電梯就要10多分鐘,現在只要手術前5分鐘,前往開刀房即可,而且病床旁邊有呼叫系統,病人拉緊急鈴,護理師不需前往病房,透過Wi-Fi手機,就能和病人對話,還因此得到生策會頒發SNQ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獎。

幫台大檢驗醫學部建立e化流程也是王明鉅的另一項創舉。副主任毛小薇表示,台大醫院一年檢驗400多萬個檢體,門診病人排隊抽血,等上一小時,稀鬆平常,王明鉅在副院長任內,推動儀器連線、流程自動化,2012年啟用,不到2分鐘就能完成。

在台大醫院百年古蹟的舊院址一樓,民眾不必排隊,透過自動報到流程,機器就自動會在抽血試管上貼好姓名,這裡聚集了門、急診和住院病人的檢體,是全台唯一,雖然採取無紙化作業,卻大大提高正確性。

毛小薇說,檢驗部e化花了三年籌備,王明鉅和護理部、資訊室、急診部等單位,開了上百場跨部門溝通會議,如今,一年可以應付80萬人次抽血,以2015年來說,曾經有一天就檢驗了5000人次。

由於這項創新在世界少見,不僅引來國內和歐美亞非等20多個國家、上百個醫療團隊參觀,還得到行政院政府服務品質獎,王明鉅也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模式推手獎、大陸《CEOCIO雜誌》兩岸三地CIO前五強的榮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