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穩軍心、留人才,開發金轉骨攀顛峰

7年來最大金融整併案如何成功?

林佳誼
user

林佳誼

2015-06-02

瀏覽數 14,000+

穩軍心、留人才,開發金轉骨攀顛峰
 

本文出自 2015 / 6月號雜誌 一間公司對抗一個國家

5月4日,歷經足足15個月整併工程,開發金終於舉辦營業讓與茶會,公告正式完成凱基銀行業務受讓,完成轉型大業。

這場茶會邀集數百位賓客齊聚一堂不說,大大小小媒體也來了數十家,熱鬧非凡。

活動開始,前方巨型螢幕牆投影片迭次播放,把偌大的舞台照得明晃耀眼。光影中一個戴著耳麥、身形高大的人影走向台中央,一派輕鬆。此人滿頭銀髮、西裝筆挺,不改招牌紳士風範,原來是凱基銀董事長魏寶生。

「過去這段時間,大家確實非常辛苦!」魏寶生下台後坦言相當緊張。他透露,儘管茶會前幾天是連續假期,但整個團隊幾乎完全沒有休息。

規模壯大 業務更多元

去年2月開發金正式對外宣布併購萬泰銀以來,這樁併購不僅是開發工銀轉型商銀、躋身中大型銀行的最關鍵步驟,也創下金融海嘯後國內最大規模金融合併案,讓本案備受矚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凱基商銀受讓後,總資產與淨值都成長至原來的三倍以上,資產規模提高到5589億元,淨值提升至569億元,在38家中名列21名,躋身中型銀行之林。

不僅如此,開發金更緊接在5月6日召開法說,宣告銀行業務旋即成為開發金控旗下獲利貢獻最高的事業群,繳出併購後的第一張漂亮成績單。

累計今年前4個月,開發金自結稅後獲利39.06億元,每股盈餘0.26元,雙雙改寫金融海嘯以來同期新高。

凱基銀併購效應迅速展現,是因為「這50幾年來開發的績效和資產,都一次加持給凱基銀行,」截至去年9月還兼任開發工銀董事長的開發金控董事長陳木在說。

這次併購對於凱基商銀而言,等於一口氣灌進增資380億,資本適足率也大幅提高。前經濟部長、現任開發工銀董事長張家祝更強調,開發工銀讓與給凱基商銀的不只是資產,還有團隊。

近年開發金幾歷重大轉折,外界可能還沒有感覺,但這兩、三年,其實是開發過去50、60年來變得最厲害的。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三大關鍵成就併購案

在外界看不到的背後,能夠順利完成近七年國內唯一銀行間併購案,藏著三大成功關鍵。

首先是搞對組織改造順序。開發金早在2009年就有併商銀的想法。但當時並沒有準備好,不僅尚有工銀法規限制,人才團隊也不足。直到2011年金鼎案處理完畢,2012年併購凱基證券,按部就班完成直投與證券業務的改革後,才判斷時機已成熟。

第二個成功關鍵,是慎選標的。由於開發金早在2007年便以債作股,換得6.7%萬泰銀股份,市場早就長期點名為併購標的。不過雙方業務必須高度互補、企業文化相近,才是重點。

在開發金評估商銀併購的當時,以萬泰銀難度最低。主因是開發專擅企金業務,萬泰則以消金見長,重疊不大。再加上萬泰原有的中小企業放款業務,也是開發較為缺乏的部分。

最後,穩定軍心、留住人才,更是成功的最重要部分。

儘管開發金屢次強調願意全數留用萬泰銀員工,但萬泰銀員工仍對新東家缺乏信任感,工會曾發動罷工。兩邊幾經折衝,直到營業讓與前,萬泰還一度傳出離職潮,謠言滿天飛。包括未來組織圖怎麼畫、誰是新任主管、誰是總經理,都有很多版本。

為了要平衡兩股勢力,開發金最後決議,由原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擔任新的凱基商銀董事長,總經理便由來自萬泰的張立荃出任。不過,「要把好的人留下來,最重要的還是要給錢、給人、給舞台,」開發金策略長張立人強調。

開發金轉型商銀,為的是瞄準消金市場。而要在Bank3.0時代開拓消金業務,大數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本來開發金內部缺乏人才,而擅長消金的萬泰卻正好有一隻優秀團隊,無論如何要留住這支團隊。

於是,開發金派出和該團隊負責人有近20年交情的張立人,一面使出水磨工夫,用溫情攻勢說服。另一面則代其出面擺平金控內部其他山頭,讓各事業群點頭承諾配合使用該團隊提供的服務。「那陣子每天都在公司耗到很晚,說到嘴巴都爛了,」張立人苦笑。

開發金曾經風光無限、也曾風雨交加。多年來最大心願就是由工銀轉型商銀,成為一家真正的銀行。如今,隨著這項歷史性任務宣告完成,是否從此一路發展順遂,仍將是關注焦點。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