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皇宮不如法式建築細膩、繁複,卻有大而簡單的美。兩百多年前在沼澤地上建築起來的列寧格勒,許多宮堡、教堂,仍顯露尊貴的氣派 如果有錢把它們洗乾淨的話。
一年五十億盧布財政赤字的窘境,已毫無掩飾地寫在這個蘇聯第二大城的臉上。馬路常見坑洞,有些大樓傾倒卻仍無法重建,舊建築前站立的天使雕像,有的缺鼻子,有的則臉頰斑駁。
在五百萬市民殷切期望改革之下,莫斯科知名的律師、跟葉爾欽一起退出共產黨而聲名大噪的沙恰克(Anatoly Sobchak),成為首屆民選議會的主席,掌理市政。
一九九0年五月到現在,沙恰克並沒有奇蹟似地使困境起死回生,在政經改革過程中,列寧格勒遭受的挫折、掙扎,正是所有共和國、各大小城市的縮影。
黨政分離,是沙恰克上任第一把火,卻遭遇共產黨強烈反彈。
市議會要求調查黑手黨與食物缺乏的關係,遭KGB拒絕。
由共產黨獨占的印刷廠、電視頻道,也拒絕開放新雜誌、報紙、電視台的要求。
上任一個月,沙恰克還公開抱怨行政部門簡直無視於他的存在,每天仍把市裡發生的事情,直接向共產黨區黨部第一書記報告,而不是他。
期許「乾淨」的手
最讓列寧格勒市民議論的是一件人事醜聞。最近,蘇聯公布了「出版法」,其中明訂不准言論檢查。去年,列寧格勒議會裁定廣播電視部主任違反這項規定,應革職處分。但這位老共產黨員在莫斯科中央廣播電視部的支持下,仍留在位子上,並且接受電視訪問,說他現在「感覺很好」。毫無疑問,共產黨仍是蘇聯最有影響力的政治老大。
對外的行政改革,因掌握不到實權而受打擊;對議會的整合,也讓沙恰克頭痛不已。
三七三個人民代表中,有八成是毫無政治經驗的年輕新手。這是蘇聯各層級「蘇維埃」(即國會、議會)舉行自由選舉後,普遍的現象(只有蘇聯最高蘇維埃仍未採開放的自由選舉),充分反映人民對共產黨失望,期許一隻「乾淨」的手。
有人故意破壞等事,吵得不可開交,辱罵聲此起彼落,也有人跳上桌面爭吵,混亂的場面,跟台北遙相呼應,度過毫無效率的一天。
也像蘇聯所有新政府一樣(包括戈巴契夫),他們很快就受選民批評為一群只愛辯論、不愛做事的人。
列寧格勒市議會最大的爭議焦點,是究竟要不要學習深圳或其他國家的先例,成為一個自由經濟區。
沙恰克一上台,就宣布要走市場經濟路線,要拍賣小型國營商店,推行股分制等措施,但都因中央抵制、市議會未取得共識,立法未成而流於空中畫餅之譏。
在此同時,沙恰克也推出自由經濟區的構想,實行美元、盧布並行的雙軌制,制定伯己的獎勵投資辦法,吸引外商,另外在稅制、貨物價格上也有別於蘇聯其他都市。為防範外來的干預,自由經濟區對蘇聯其他地區的人民並不開放,必須管制進出。
這個提案醞釀一段時間後,議會立刻分成兩派。目前為止,支持者略占上風,但反對者也聲稱漸獲多數支持,表決時,他們不一定會輸。
改或不改的兩難
人民代表菲立波夫(Peter S. Philippov)是反對派的代表。早先,他也曾支持過這個計畫,後來卻變成堅決反對者。留著山羊鬍的非立波夫認為,將列寧格勒隔絕於其他地區之外的作法,不切實際。因為列寧格勒許多物料、經濟關係都與其他城市息息相關,不可能切得斷。他嘲笑:「而且,要蓋一條萬里長城,才能阻止其他人民進入,真荒唐。」
身兼俄羅斯共和國人民代表的菲立波夫表示,他深知俄羅斯及中央政策,他們不會答應讓列寧格勒實行貨幣雙軌制。
但支持自由經濟區的領軍人貝雅耶夫(Alexander Belyayev)則辯駁,俄羅斯會答應他們的計畫,這也是恢復列寧格勒生氣最快的方法,只有吸引外資、借用外力,列寧格勒的經濟才有希望。
在這種各說各話情形下,過了半年尚無結論,整個改革步伐停滯不前。人民仍大多支持沙恰克,一個市民說:「沙恰克是想做事,但市議會那些笨蛋不支持他。」
在經濟政策爭執的背後,埋藏政治鬥爭。沙恰克嫌議會人太多,毫無效率,想要裁減人數,菲立波夫抓到這個話題,攻擊沙恰克毫無民主素養,企圖廢掉整個議會體制,自己做個獨裁者。支持沙恰克的人,則說沙恰克並沒有獨裁意思,這全是反對派造謠生事。
然後又是唇槍舌劍,排隊的市民繼續排隊,毀損的天使像繼續受汽車廢氣薰染。改革或不改革,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無法等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