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5月是校園徵才旺季,只是談到「薪情」,總是文科理科兩樣情。理工科系起薪普遍4萬以上,文科則往往只有22K行情。
但今年23歲的Alice去年才從政大政治系畢業,就立刻找到科技業國外行銷工作,收入高出同學一截。她說:「這全靠我會越南文!」
談起找工作過程,Alice坦言,起初「真的很恐慌」,因為相同條件的人太多了,自己苦無競爭優勢。但因她大學期間就吸收財經知識,注意到東協崛起趨勢,提早規劃學習越南語,面試時因越南是重點新興市場,主管果然對此感興趣,讓她靠這項能力突破科系限制,順利錄取。
印尼語班夯 學生數一年增五倍
過去越南語在台灣是冷門語種,但很多人沒察覺到的是,隨著東協十加一成為全球最大新興市場,近年台商到東南亞投資金額也呈現倍數增加,東南亞語言正在迅速成為業界熱門需求能力。而最受歡迎的語種,就屬越南語、印尼語和泰語。
「目前業界需求可說是無敵熱門,」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印尼語教師王麗蘭指出,印尼語教學過去在台灣一直很難發展,但這兩年卻出現逆轉。以政大公企中心印尼語班為例,前年底才首度開課,第一班只有14個人,沒想到短短一年,如今已迅速成長到70多人,是原來的五倍。
尤其是金管會帶頭率領國內金融業打亞洲盃後,印尼語班更是爆滿。入門的一級班,目前全班30名學生中有將近1/3是金融業職員。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今年3月起,也首度開設印尼語和越南語文化入門班。承辦人員翁培芳指出,台商到東南亞投資,沒有足夠通曉當地語言的人才,是一大困境。
擁有越南大學以上學歷、嫁來台灣的陳凰鳳,從2004年起開始在中山區社區大學開班,起初只是想教外籍配偶家屬學越南文,沒想到卻意外吸引到許多越南台商、台幹報名。
隔年陳凰鳳到公企中心開課,資訊一公布便旋即爆滿,本來只規劃一班,卻來了100多人,立刻拆成兩班,才勉強塞下學生。幾年下來,越語班愈開愈多、愈開愈進階,現在每週共有七班,從初級入門到高級會話班,都有穩定學生來源。
而已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泰語教師譚華德也說,最近兩、三年招生有額滿速度變快的情形。學泰語者目的多元,有的是對泰國文化感興趣,但也有1/4到1/3的學生是為了工作需求。
除人數增多外,東南亞語在職進修者還有「多元化、年輕化的趨勢」。陳凰鳳觀察,以往班上都是快要被外派,才趕快來惡補的學生,現在卻有不少人是未雨綢繆,為求職升遷考量提早準備。
如越語高級會話班學員的潘冠良,雖畢業自歐語系,專長法語,但計劃未來從事國外業務的他,還趁服替代役期間到公企中心學越南語,就是認為「只會熱門語言根本不夠」,至少得再學一到兩種冷門語言,才能在就業市場上區隔。
中文外來字多 越語相對好學
許多人好奇,東南亞語好學嗎?學過的人紛紛分享,印尼語或越南語「對台灣人來說一點也不難」。一來是因為這兩種語言都已拼音化,只要認識英文字母,可以很快學會發音規則。二來,印尼語和越南語,尤其是後者,有大量中文外來字,台灣人容易上手。
目前在越南航空工作的林冠晴,已經學習越南語約三年,她分析,越南文化受漢文化影響深,語言文法和中文也有六成相似度,只要花一年到兩年時間就大致可通,「比較起來,學越南語感覺是很划算的投資。」
與學校課程相比,公企中心和外貿協會等業界課程特別針對企業需求。
外貿協會翁培芳便說,東南亞語課程內容特別強調「語言加文化」,請熟悉該國文化的外籍講師授課,一邊教語言,一邊帶學生認識東南亞風俗習慣,目標讓有意到東南亞投資經商或外派者,「到當地很快就可以進入狀況。」
因應業務需求 公職人員也搶學
不僅投資外派要學,即便是在台灣,東南亞相關服務需求也愈來愈多。
外交部培訓人才的「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從去年起規劃越語、印語和泰語這三種東南亞語言班,原本是為了訓練駐外人員,沒想到卻吸引許多其他部會公務員上課。
其中,印尼語班近20名學生中,除了一半是外交部職員外,另有一半都是來自教育部、原能會,或新北市政府等。
學生之一、任職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的張金淑就說,由於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少子化對教育市場衝擊大,近年教育部積極推動高等教育輸出,招收境外學生來台。
而根據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的統計,近年來台境外學生已經突破九萬人,又以馬來西亞人數為最大宗,所以她才想進修與馬來語相似度達九成的印尼語。先學起來,未來一定派得上用場。
而以公職考試來說,最欠缺東南亞語人才的單位,仍推移民署。
移民署為了服務東南亞籍配偶及其子女,已在移民特考中增設東南亞語組。但這類語言人才仍相對稀少,報考人數不多,因此錄取率往往高達10%以上,遠遠超過英文組或日文組。
隨著東南亞愈來愈夯,東南亞語學習,看來仍會愈來愈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