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Chome網路家庭集團前營運長謝振豊領軍、2013年底成軍的電商品牌uitox優達斯,有一支十多人精銳先遣部隊。一年內,就旋風般在新、馬、泰、越、菲、印尼等東南亞六國,建立了灘頭堡。
uitox的創業計畫很遠大。目標是在全球200個主要城市成立電商品牌,如台灣「ASAP閃電購物」、新加坡的「So Soon」,再透過雲端串聯各國品牌,打造全球第一個「跨境電商平台」。
「跨境電商平台」與其他跨國電商亞馬遜、淘寶的差異在於,他們都得用美元或人民幣計價,若退貨,得付國際運費。但在uitox買國外商品,不管你在哪一國,均可以當地貨幣計價,例如在台灣買海外產品,全部是台幣定價、用台幣付款,退貨也只要付國內運費,大大降低跨國購物的門檻。
謝振豊去泰國時,注意到很受女生喜愛的「曼谷包」,但台灣售價約是當地1.7倍。他希望將來只要泰國價格的1.2到1.3倍,就能在台灣uitox買到。
uitox創業,在版圖規劃上也與過去的企業很不同。過去台商的國際化,第一站常是歐美,近十年可能是大陸,但uitox成立台北、上海公司後,就立刻開拔到東南亞,在新加坡建立第三個據點。再前進同樣說英語的馬來西亞,及有2.5億人口的印尼。接著,才北上英語人口較少的泰國與越南。
曾任廣達與宏碁歐洲主管的謝振豊強調,第一時間就選擇南進,最重要因素的是東南亞與台灣時差僅一小時,管理起來較歐美方便。而東協正崛起,每個國家人口都上千萬,「很像歐洲」。
全球經濟時代 首重獨立工作性
uitox如何快速布局東協六國?主要是靠人才。
uitox組成台灣電商史上首見的跨國先遣部隊,任務是建立各國分公司的基礎營運架構。成員年齡橫跨20到40世代,有電商老將,也有科技新秀,有人思考縝密,擅長計畫;有人個性外向,執行力強。共同點是英文流利、科技業業務和專案管理出身。因為建立一個國家分公司,就是一個大專案。
親自面試的謝振豊認為,當先遣部隊,最重要的條件是不怕「沒有標準答案」的事,也不依賴老闆給答案,「答案是第一線的人開創出來的。全球經濟時代,一定要能獨立自主,在異地存活。」
例如今年28歲的林子瑄,畢業於元智大學國企系。沒有電商經驗、不會說東南亞語,只憑著對「將開公司模式複製到東南亞國家」嚮往,加上能派駐國際大都市新加坡,立刻決定應徵。
雖然薪資僅約台灣1.3倍,但林子瑄認為,到東南亞絕對是正確選擇。「這裡很多事都還沒成定局,年輕人歷練,可以學到很多!」
uitox設立海外公司流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成立公司,找當地合作廠商,如金流要找銀行,物流要找倉儲;第二階段,找商品合作客戶;第三階段是硬體執行,如建置倉庫等。
林子瑄主要負責第一與第三階段,第二階段的招商,則由當地同仁負責。為搶時效,團隊並非完成任務後,再一起飛到下個國家,而是分進合擊,平時各有負責的國家,必要時再回到新加坡開會。
例如,林子瑄同時負責泰國與菲律賓,泰國的任務已接近尾聲,菲律賓的才剛開始。過去一年,她的行程是前兩週在泰國,中間到新加坡總部開會,下兩週再飛去菲律賓,不斷輪迴,「很瘋狂!」
比較台灣與東南亞的工作型態,林子瑄認為台灣較穩定,東南亞變化快、各國差異大,當地品牌宛如地頭蛇(local king),談判力量很強,即使已簽約,還是可能一夕翻盤。有次,她已經與倉儲廠商簽約,品牌客戶卻突然要求換合作對象,原本可以三週完成的工作,立刻被壓縮成兩週。
由於臨時狀況多,她笑說,幸好團隊的應變與適應力都很強,平均三個月,即可成立一家分公司,讓台灣的網路技術同仁與當地主管接續進駐。
這種「人人有專業、工作無界限」的合作方式,適合天天都在變的東南亞。因此,包括創辦人,每位同仁名片上都沒有職銜,視專業能力隨時補位。
謝振豊認為,電子商務的跨國差異性小,只要商品多、使用方便,就有優勢,是台灣可走上國際的產業。而東南亞已躍升為台商新首選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