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出身的蔡淑鈴從基層做起,長期跟醫界打交道,談到健保署的立場時提到,健保署向民眾收保費,以民眾的利益為最高利益,是「受託關係」;健保與醫療院所簽約,透過醫療院所提供服務,兩者是「伙伴關係」。
但採訪過程,《遠見》也發現,健保署對許多問題的認知跟醫界有極大差距。例如醫界七成最不滿意薪水,但健保署站在人民立場會認為,其實醫師等已是社會中高所得者。又如醫界普遍認為自己是血鑽石,但健保署認為,社會上很多工作都很辛苦,不只醫界,收入還比醫界低很多。
而醫界最希望實施提高自付額來搶救健保,也因為需要民意代表如立法院或健保會中的消費者代表等同意,但很難。
看來醫界與主管機關、醫界與民眾能否建立更好的溝通與了解,是關係能否改革的關鍵。以下是專訪精華: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本次醫療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對未來前景悲觀,你怎麼看?
蔡淑鈴答(以下簡稱答):
每個人站在不同角色,對同樣的一件事情當然有不同看法。其實健保署、民眾、醫界是三角關係,健保署支付費用給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再分配給醫師、護理師和檢驗師等,問卷訪問的都是第一線醫療人員,也就是醫院之受雇者。
健保付再多錢給醫院,都不保證這些錢會給醫生護理師等,因為醫院除人事成本,還有其他必要成本,且各醫院制度又各不同,有的沒有底薪,有的有底薪,有底薪比例也不同。健保署無法介入。
但是這些醫護人員快樂不快樂、樂不樂觀career(事業),非常重要,會決定民眾得到服務的品質好壞。所以為了民眾的醫療品質,健保對於醫療品質做得好的醫療院所,還會給予獎勵。
醫護人員負擔增多 醫院要改善環境
問:從業人員最不滿意的項目,薪資占第一位,超過七成,你的看法是?
答:
你說薪資讓醫療人員不開心,要看是跟什麼比不開心?如果跟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比,台灣醫生的薪水平均是國民所得的六到七倍。醫生裡面住院醫師是辛苦且薪水較低的,主治醫師薪水高,特別是私立醫院,因住院醫師是在受training(訓練)過程。
護理師薪水好不好?3萬多、4萬起薪很平常,護理師算是專門技術人員,薪水高於一般服務業等;藥師薪水比護理師還好,只要有執照,都是4萬~5萬元起薪。你會問我,既然他們的收入比一般大學畢業生起薪平均高,還不開心,為什麼?
我個人認為,第一是,他們跟上一代比,很多醫師的父母也是醫師,早期醫生收入真的很好,加上房市不貴,曾聽說一條街的房子都是醫生買下來。
但1995年健保開辦時,西醫人數是2萬多人,目前已4萬多人,20年增加快兩倍;但因台灣醫生沒有退休年齡,有人到90歲還在當醫生,因此醫師人數是一直累積的。
其次,隨著醫療專業之分工,除醫師專科化外,加上其他醫療相關專業人員也多了非常多,以前一個醫師能包辦所有事情,醫師娘包藥、收錢,但現在被要求專業分工,醫院或診所之經營成本也增加很多,真正能做為醫師薪水就不可能永遠那麼好。
但你會問,我們的醫療支出從1995年2247億,現在是5892億,增加2.6倍,比醫師數成長還多。如果這樣,醫療人員為什麼還不開心?
我想第二個原因是,他們覺得工作太累了,累到覺得應該領更多薪水。
第三個原因是工作環境,各醫院都有不同之工作條件,當他們覺得被剝削(工時很長,沒有辦法休息等)的時候,或遇到不理性病人或有醫療糾紛時,他會覺得自己應該領更高之薪水。
問:要如何重振醫界的信心?
答:
如果這個行業讓他們那麼沒有榮譽感、信心的話,為什麼每年大學聯考到現在都還是第一志願?還有不少父母花大錢讓孩子出國念醫學院,代表醫生還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包括醫師是救人之志業,另外應是對他未來收入的信心,我相信還是在的。
健保要照顧全民 分配無法達到完美
問:但會不會目前就是崩潰前夕呢?
答:
你可以再觀察,為什麼大家拚命,重考再重考?因為其他行業收入沒有他高嘛!希望孩子當醫生或護理人員的,背後重要因素就是工作保障。
例如大家認為醫生很血汗,既然這麼血汗,就有人提出增加醫師人數,但醫界就反對,因為更多人當醫生,他們分的就愈少。
問:醫生自稱是血鑽石?你怎麼看?
答:
各行各業都有血鑽石,不是只有這個行業,我們(健保署公務人員)也很血汗啊!每天都快8時(晚上)才離開這裡,也是責任制。薪水也是長期未調整。
問:提高部分負擔是這次調查醫療從業人員最主要的改革主張,但一直無法推動,原因是什麼?
答:
健保為民眾之代理人,有些增加民眾負擔之政策要推動還不是很容易,如部分負擔,至少提了三次,但健保會都過不了,付費者代表、醫改會不同意,推動確實有阻力。
差額負擔為何消費者團體反對?因為沒有控制醫院可收取之金額,會讓醫院予取予求。所以健保署的策略第一步是可以差額負擔,讓市場平衡,第二步網路上公開各醫院差額收費之金額,例如同樣的醫材,各家醫院收多少,資訊透明化後,醫院收費價格會較合理,第三步就是訂收費上限。
至於提高部分負擔,立法委員在選舉時一定是反對的,不會有人贊成。
問:健保署在醫界與人民之間追求平衡,最辛苦的是什麼?
答:
健保收了全民保費來確保健康之保障,但總無法做到完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足,當分配不盡完美時,不開心的人就會給你壓力,所以沒有解決壓力的一天。
決策單位的苦衷〉健保會主委 鄭守夏
有些老問題,真的無解!
台灣每年近6000億的健保總額大餅怎麼分,決策單位不是健保署,而是全民健康保險會(簡稱健保會)。
健保會負責審議健保的費率,以及給付總額的協議及分配,由35名無給職委員組成,涵蓋醫界、消費者代表、企業組織與勞工代表、學者專家等。由於聲音多元,經常爭辯得不可開交。
曾擔任過健保局總經理的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守夏,是現任健保會主委,這也是他第二次擔任主委。這次是台大同事、現任衛福部長蔣丙煌拜託他,才勉於再接任主委。
但這個需折衝多元聲音的角色真的很不好當。他自嘲,很無奈、很煩、很沒力,例如醫院對醫師、護理師不好,健保會幫不上忙,也不能過問、插手,插手了,也不見得會更好。而意見相左的兩邊也會不斷程序發言,讓他有時感覺「浪費我的生命,大腦細胞快要凋謝!」「這真的是個很爛的缺!」
站在健保會的角度,他如何看健保問題。以下是他的精華分享:
左右為難、幫不上忙 儘量做到公平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你在健保會,如何平衡各方勢力?
鄭守夏答(以下簡稱答):
基本上就事論事。大部分議題其實還算好,有時兩邊吵老掉牙的議題,又無解。比如每次談到藥價差,消費者代表一定就要說這是「藥價黑洞」,每次講消費者代表可以講一堆,醫界就會說,健保單價那麼低,不靠藥補一點不能生存。
我們總額給整個醫界、藥界,其實壓得很低,所以藥廠、藥師也會抱怨,但我們是GDP只成長一點點,民眾也付不起更多。講坦白,真的無解,只好打圓場。
問:健保會主委最辛苦的是?
答:
幫不上忙!比如有人一年看病看300次,去年最多有一個人看500次,平均一天看兩次,表示身體沒有太差啊!因為看病很累的,要排隊、掛號。現在每年超過100次的有3萬多人,200次的有3000多人。
好不容易二代修法要抑制浪費,就弄一個辦法。兩年前限制這3000多人只能在四家醫院就醫,應該很夠看了,結果有人找立委開記者會,說健保怎麼可以限制他就醫自由,我們快要昏倒了、沒有力,是民眾浪費成習慣,太過分了。
每年最辛苦是總額協商,兩邊都有道理,就「喬」,基本上沒有人占便宜。
我記得以前有一次,談到最後叫兩邊各讓一步,含淚接受。一邊覺得我給你這樣太多了,一邊講說不夠,我會餓死,不然你再多一點點,你再少拿一點點,千拜託、萬拜託,才含淚接受,叫做協商成功。協商沒有成功,就由部長裁決,以前部長都選擇付費者這邊,因為少花錢。
問:讓你撐下去的原因?
答:
辭不掉。真的很累,聽兩邊講的都有道理,可是你幫不上忙,有一些真的是實務上的困難,我們又管不到,我們能做其實有限,最累的是突發性事件吵得很兇,又不能得罪,否則會被認為主席不公正。
問:醫師普遍認為薪資最不滿意?你怎麼看?
答:
因為醫生變多了,以前是稀有財,但醫師的收入跟全國家戶平均所得比起來,還是非常高,有人講是六到八倍,全世界平均是三到五倍,英國實行公醫制,只有兩倍。
會感覺差是跟過去比。台灣日據時代,不能當律師、政治家,什麼都不能做,只能做醫生,所以最優秀的去當醫生,現在日本也是,醫科大學在日本都很頂尖。
但以醫生的不滿意度,現在大學、研究所畢業生的起薪,他們不滿意度會更高。
問:是不是其實很多醫院都賺到錢了,但沒分給醫生護理師等?
答:
對,很多醫院真的是老闆賺了,沒有幫第一線人員加薪。因為人還夠用,出缺還是有人來,為什麼要加薪?
醫院如果真的賠錢,哪來錢蓋新大樓、增加新病床,過去10年病床增加多少啊,增加幾萬床。關病床是對外講的,快要評鑑才趕快關病床,因為護理人員不夠用,不符合1:3的要求。
今年開始,健保要求超過6億營收的醫院公開財務報表,再過幾年會要求2億的醫院,財務一旦公開就知道他停車場收入是多少,什麼收入是多少。
財團法人醫院財報本來就要公開,只是他們很「賊」,公開之後讓你無法比較,我們現在沒辦法,新的修法要會計師簽帳。楊志良說很多醫院五鬼搬運法,但民眾不知道。財團法人醫院其實已經是企業捐出來做公益,怎麼可以把logo畫得跟企業一模一樣,這是違法的,但法的解釋從嚴還是從寬?歷來都從寬。
在健保會中,也有院長發言說,以前8年就會換CT(電腦斷層),現在有一部9年、一部12年,聽起來好可憐,那請問錢放在哪裡?他也不講。
縮減名額解決「四大皆空」困境
問:要如何解決四大皆空的問題?
答:
縮減名額是最簡單有效的良方。每年住院醫師有1300人畢業,但訓練缺額有2400個,那是因為每個醫院都擴大,都可以收住院醫師,可以招住院醫師的缺太多,衛福部也不願意當壞人,導致缺額多於需求。
住院醫師對醫院來說有面子又便宜,所以搶著收,但卻無機制評核住院醫師學習的好不好。
問:醫界自己普遍反映台灣的醫療品質愈來愈差?你怎麼看?台灣真正缺什麼?
答:
其實如果問民眾對健保的滿意度是很高的。台灣的醫療品質也是愈來愈好,表現在哪裡?癌症5年存活率愈來愈好,洗腎,全世界數一數二,因為病人幾乎不用付半毛錢,全世界沒有這麼好的保險設計,真的,我們是對病人太好,哪裡醫療品質不好?
我們一直沒有醫療白皮書,未來30年應該有多少醫院?多少病床?多少專科人力?去哪裡執業?要單科醫院還是綜合醫院?基本上沒有規畫。這是醫事司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