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面臨瓶頸之際,擺脫代工宿命的方法唯有建立品牌、創造價值,因此設計和創意人才成為各界延攬的對象,「設計新貴」開始崛起。
大學相關系所因應開設,並涵蓋各領域,包含建築、都市計畫、景觀空間,和服裝和產品設計等,隨著新科技發展,也設立多媒體、視覺傳達以及遊戲與動畫設計系等新興科系。
此外,文創風潮盛,文創和品牌管理思惟受重視,台北教育大學和屏東教育大學的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則試著從宏觀角度探討文化人才、產品和服務面的整體規劃。
各產業大談設計概念,但設計的意義究竟為何?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章以慶認為,設計要蘊含深層思考,「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給予生活上的建議。」她分析,以前的設計學習強調美學概念,現在則重視實用性,「從人道關懷來思考,才能創造出動人設計!」例如近年環保意識抬頭,節能減碳成生活趨勢,大葉大學在103學年度增加綠色產品設計學士學位學程,結合工業設計、環保等概念,創造出綠色運具、綠色照明以及節能監測等綠色產品。
永續建築也成為建築領域的新焦點。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邱浩修表示,建築不僅要考量建材和尺度大小,屋中的機能性、經濟性和文化性等生態因素也需一併納進,「當思惟改變,建築設計的流程和規劃也將全面翻轉!」
在都市規劃系,打造生態都市已是共識,因此課堂上也開始強調回歸人本的交通環境、零汙染的綠色交通等概念。
發展優勢
跨界上課是常態,懂設計也懂行銷才有影響力
設計領域相當廣,為了讓設計內容更豐富,打破學科上課成了設計系常態。例如實踐大學設計學院以工作營方式,請各系老師和業界專家授課,學生在密集課程中腦力激盪,一起設計產品。
吸收國外設計觀點則是另一趨勢。愈來愈多學校舉辦跨國工作營,實踐大學在寒假舉辦密集工作營,曾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知名服裝設計師藤原大來校上課,內容有田野調查、實務製作、展演和發表等。
東海大學建築系則與美國康乃爾大學合作「羅馬建築營」,大四學生實地到羅馬進行一個月的暑期課程,包含建築史論和設計課等。
跨領域風潮下,連建築學門的定義也開始改變,「空間布置和場域經營也可以算是一種建築,」邱浩修表示,除了少數大建案,建案規模已愈來愈小,促使建築師朝多角化經營,如室內設計、環境美化和公共藝術空間布置等樣樣都來,以符合市場變化。
對設計學群的學生來說,除了設計,品牌操作和行銷知識也不能忽視。「品牌是殘酷的,」章以慶語重心長地說,微型創業正夯,人人都想創造品牌,但成功機率相當低。她認為,了解市場的運作規則,產品才能發揮影響力。
有鑑於此,許多設計學院開設管理課程,實踐大學則創立「設計管理學分學程」,延攬擁有文創管理行銷實務經驗的講師上課,培養學生行銷和管理能力。
從創意理念、產品到品牌建立,設計不僅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更能改變文化面貌。例如東海大學建築系與學校附近社區合作,讓學生實際參與再生計畫,透過巧思,展現老舊建築的新面貌。
近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蜂起,台北又是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舉辦城市,設計領域正紅,前景看俏!
學長姐領路
成功大學都市規劃學系四年級 賴佳祈
不只是天馬行空創意,還要關懷社會需求
Q1:為何選擇成大都計系?
A1:高中每天讀書,其實對未來沒太多想像。當時大家心中第一志願都是醫科,我也跟著把它當成我的夢想。考完指考後,分數沒有達到標準,這時我才真正靜下心來思考,發現自己喜歡接觸人群,也希望所學能和社會議題連結,因此便選擇此系。
實地走訪 了解理論如何運用
Q2: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什麼?有什麼收穫?
A2:念都計系,實務經驗很重要,必須了解理論如何被應用。我最難忘的課程是「都市規劃與設計實習」,在這堂課,我們實際模擬真實案例,先做區域的基本資料分析,提出問題,並發想解決之道。這堂課依照年級設計不同內容。像大一是基礎圖學,大二開始做社區規劃,大三之後就是台南市區域的通盤檢討。
當時我負責台南市安南區的研究。實地到當地走訪,看見地層下陷等環境問題有多嚴重,和居民訪談時,體會他們的感受和考量;與政府部門的經驗交流,則充分了解政策落實的困難度。
在過程中,收穫最多的就是了解理論如何運用,學習快速地收集、解讀資料,並整合各方意見,提出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會好奇,如何平衡都市發展和文化保存間的衝突?什麼才是最好的計畫?我認為,永遠沒有最好的計畫,只有凝聚最多共識的解決方案。
做都市計畫要考量環境、經濟和生態等面向,思考如何達成三方平衡,這是理想目標。實際操作上,可多留意程序上的議題,例如一個開發案的成功與否,與當地居民間的溝通密不可分。必須思考如何讓居民真正理解,並試著一起討論出最適方案。
年輕人關懷社會最直接方式
Q3:貴系給你的專業訓練是什麼?
A3:我認為是組織和規劃能力。面對都市規劃爭議問題時,能快速看到其中的衝突點,分析正反方意見,並且透過調查和研究,設計出最符合大眾需求的解決方案。
繪圖和簡報能力也是系上強調的技能。發想解決方案後,便要運用符號和圖形,表現規劃理念;最後是上台簡報,整合理論和實務面的學習。另外,由於作業是以小組方式進行,也藉此訓練與人溝通的能力,這些能力在不同的工作都相當受用。
Q4:你的同學大多具有那些特質?
A4:我發現,自從發生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以及苗栗大埔事件後,許多人是抱著相當高的熱忱來念都計系。對他們來說,這是關懷社會最直接方式,透過自己的所學,幫大家釐清社會矛盾議題。
人文關懷也是一大特點。若只靠數據分析,都市規劃僅是張冷冰冰的設計圖;結合人類生活和嚮往,才能創造出好的設計。因此大部分的同學都很喜歡與人溝通、交朋友,到各區域訪談時,總是能和當地居民、里長和政府單位有良好互動,這才能挖掘出最深層的問題。
我也發現,念都計系,繪圖能力不一定要很強,而是要對設計有一點sense(識別力)。城市的規劃設計非天馬行空的創意,必須思考實際生活的應用,考量可行性和限制,才能真正實踐創意。
【快速了解 建築與設計學群】
學生特質:
具備基本的美感,並擁有自己獨特想法,願意動手完成作品。其中繪畫能力並非重點,而是清楚表達理念。在表現手法上,不要顯得太過匠氣,保持靈活和可塑性,並以開放心胸接受不同聲音
畢業出路:
設計師、建築師、服裝設計師、創意總監、美術指導、插畫、企劃、電腦動畫師、導演
相關領域代表企業(組織):
浩漢設計設計公司、上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遊戲橘子公司、青禾動畫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