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的舞姿、悠揚的樂聲、精湛的演技與生動的圖畫,這是藝術學群學生帶給眾人的最深印象。在美感的追求上,他們擁有比一般人更細心的敏銳度。
生活不能缺乏藝術,但藝術學群卻經常被定義為「冷門科系」,許多家長不希望孩子往此領域深造,認為學藝術「未來沒有發展與出路」──這點令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林進忠很不認同。
他說,學藝術的學生不是一般「欣賞」藝術的人,而是「創造」社會的藝術生活。不論是在何種領域專精,藝術專才都不斷在締造人類精神美學的養分。沒有藝術,世界將變得平淡無奇,加上文創產業與多媒體藝術的興起,更讓藝術學群學生在新興領域有不錯的發揮空間。
一般人的工作大多與興趣無關,但學藝術的學生通常都能將興趣與工作完美結合,做自己喜歡的藝術創新發展工作。
林進忠舉例,除了傳統的畫家、音樂家等藝術工作,美術領域學生可以朝電腦動畫、遊戲繪畫鑽研;而學音樂的專才,可往電影配樂、音效製作專精;舞蹈與戲劇,在多媒體劇場與國內電影產業的發達後,舞台設計、電影演員所需人才急遽攀升,皆證明藝術學群多元的發展與未來。
發展優勢
高創造力的專才,藝術人最吃香
現代的藝術學群,已經和從前有很大的差別,與其聽從父母意見,讀自己根本沒有興趣的學科,倒不如在自身有熱忱的領域學習深造,人生會更快樂。
藝術學群為了追求學科與術科兼顧,課程設計比重大約各半。林進忠說,除了專業技術,也包含各種理論課程,包含美術鑑賞、藝術鑑賞、音樂史、美術史、戲劇概論、劇本導讀等,了解其架構與發展,會對藝術有更深的認識。
此外,在藝術的科學研究上,會研究知名藝術家的繪畫或作品,認識藝術家的成長過程、創作理念,並吸收內化成自身的創作技巧。透過借鏡,來增強持續創作的動力。而在語言方面,則可依個人研究需要學習日文或德文,是進階學習必備的語文專長。
在文創方面,藝術學群學生多了藝術與專業的優勢,能站在流行的前線,引領藝術的創新與風潮。
有別於傳統藝術,許多學校也開啟新興藝術課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即是一例。系主任袁廣鳴說,新媒體是以「時間」為基礎的創作,它與靜態的繪畫、雕塑不同,而是動態的影像、動畫與互動藝術。「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創作媒介,敏感的創作人不會忽視這股科技的趨勢,而是會結合科技,創作充滿現代感的藝術,」袁廣鳴說。
他指出,新媒體藝術學生除了藝術專才外,更多了錄像藝術、動力裝置、跨領域藝術、程式設計、互動科技與3D繪圖的涉獵。許多學生畢業後會到科技公司工作,因為他們不只會技術,還會高度的創意使用。如花博的藝術表演裝置、演唱會的互動舞台等,就是藝術結合科技的展現。
「藝術學群不是在培養一群符合職場趨勢的學生,而是訓練一群有高度藝術創造力的專才,去開創新的工作機會或工作形式,」袁廣鳴說,這正是學藝術的學生最吃香的地方。
學長姐領路
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三年級 鄭佳如
懂得展現自我,是戲劇人最大優勢
愛表現 喜歡掌聲響起的成就
Q1:為何選擇這個科系?
A1:之所以選擇戲劇這條路,是因為我對表演有所憧憬。小時後覺得電視上的明星很光鮮亮麗,懷抱著想要展現自我、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明星夢,國中畢業後就報考唯一有戲劇科的公立高中──復興高中。
原本我想演偶像劇,但高中接觸舞台劇後,深深覺得舞台劇有著深邃動人的魅力。我是個愛表現的人,喜歡被重視,因為排練的付出、上台的緊張,還有掌聲響起的成就感,不論再怎麼辛苦,都是在舞台上最快樂的事。
Q2: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什麼?收穫是?
A2:印象最深刻的課程為「導演」課。這是學戲劇這麼長時間,第一次有機會可以執導自己的戲,老師也給予很高的評價,使我很有成就感。
最大的收穫在於與平輩演員們的協調,雖然大家都同年級,但在劇場的地位我比同學高。如何能順利導戲、又讓大家聽從我的想法與指導,是種很微妙的關係。我必須培養足夠的共識、與演員做溝通,在人際關係的培養訓練上有很大的進步,也在演技的詮釋上,懂得更深層的表現方式。
討論劇本 同時也訓練溝通
Q3:貴系給你的專業訓練是什麼?
A3:從表演方法、基礎編劇、劇場技術基礎、導演方法、創作性戲劇,到肢體訓練、基礎音樂劇表演、發音與唸詞、化妝與造型、劇場經營與管理等,都是戲劇系帶給我們的專業訓練。
從這些課程中,我們學會如何將感情內化,並在特定的情況下融入各種不同的角色情緒,讓每一場演出都更加生動。
Q4:這個訓練對你的求學∕打工∕社團生活幫助是?
A4:溝通的技巧對我幫助很大,因為我們必須要與同學、學弟妹,或學長姐協力完成對劇本的構想,所以我會建立對等的「語言平台」,讓討論能更快有共識。
這個技巧運用在職場上,讓我跟同事相處都較不易有隔閡,即使是在服務業工讀,面對客人也能不緊張、對談如流。老師曾說,戲劇系畢業生無論在什麼領域面試都吃香,除了眾人本身對戲劇系的好奇外,學戲劇的人也較容易展現自我、勇於表現優點、落落大方,這都是戲劇系學生最大的優勢。
幕前幕後都重要 細節決定結果
Q5:入學後,發現課程與之前想像有何不同?
A5:在高中的時候,經常會聽學長姐們說「大學戲劇是高中的延伸」,但是自己實際讀大學之後,才發現其實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科目專精程度的不同。
譬如說,原本在高中統合一體的劇場技術課程,在大學時就分為音效、燈光、舞台、服裝、化妝等個別的項目,學生可依意願和興趣,做各種的選擇與搭配,這是我當初始料未及的。
在每一齣華麗的舞台劇背後,無論是幕前或幕後,都有著不同演員和劇組的巧思。戲劇系的細緻分工,更讓每個同學訓練出不同的專業,包含燈光的色調呈現、舞台道具的製作、服裝的考究、化妝的巧思與音效的節奏、配樂等,才能使最後的舞台成果令人驚豔。
我身為一個演員,若要讓每齣戲更加完美,舞台上每個細節都不能馬虎。透過各種訓練、課程,不斷的在戲劇技巧上著墨,雖然常常要排練到半夜,但因為是喜歡的科目,所以我樂在其中,每天都過得相當充實。
【快速了解 藝術學群】
學生特質:
對「美」「藝術」有一定的敏銳度,喜愛創作、分享作品,並樂於觀察美學的趨勢與流行,並對術科方面有興趣和專精,才能讓學習更快樂。
畢業出路:
畫家、音樂家、演員、舞蹈家、電腦動畫師、遊戲動畫師、編曲、音效製作、電影配樂、劇組人員、導演、舞台設計、策展人員。
相關領域代表企業(組織):
美術館、劇場、演藝圈、樂團、表演藝術中心、電影公司、遊戲公司、唱片行、藝術學院、兩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