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嗷嗷待哺找金援, 不知能否平安長大?

兒科困境1〉兒童醫院虧很大

林思宇
user

林思宇

2014-12-30

瀏覽數 13,750+

嗷嗷待哺找金援, 不知能否平安長大?
 

本文出自 2015 / 1月號雜誌 比利時 食安第一的米其林王國

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各項可愛的裝飾,左邊是不一樣的掛號台,小桌子、小沙發,再往裡面走,已分不清楚是診間還是遊戲間。來到二樓,彷彿走進繪本的世界,聞不到一絲醫院味,來看診的小朋友雖有病在身,但都充滿希望的眼神。

全年虧損 只有暑假能獲利

這裡是台灣第一個、也是首屈一指的台大醫院兒童醫院,擁有很好的硬體、外觀氣派、一等一的兒科醫師。

2014年7月台大兒童醫院風光掛牌,第一名模志玲姊姊也來祝賀,但歡欣鼓舞的同時,兒科醫師卻笑不出來,「感覺沒有比較好,」多名台大兒科醫師反而擔心,未來的錢從哪裡來?

台大兒童醫院首任院長吳美環,在公開場合總笑臉迎人,一看就知道是親和力十足的兒科醫師,但據同行表示,吳美環看到自己人還是忍不住哭喪著臉,搖頭吐苦水,每天開門都是錢,怎麼那麼努力,還是賠錢?

在成立兒童醫院的前身,台大兒科的財報,已慘不忍睹。2014年迄今賺錢月份只有5月、7月和8月,其他都賠錢。

如此帳目讓兒童醫院無法獨立運作,兒科醫師更沒人想獨立於母醫院。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就說,迄今「不敢嫁過去,」小兒科行政人事等人員仍是母院支援,兒童醫院如果獨立,一定沒盈餘,兒科醫師就沒績效獎金。

為何7月會賺幾百萬元?原來是血汗所堆疊成的。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王主科回憶,7月小孩放暑假,看病不用請假,不會影響到學業,才使兒醫大爆滿,每個診有100多名病童,手術一台接一台,檢查一個接著一個做,即便沒休息也做不完,還多派一組人力幫忙安撫小孩。

但實在空間、人力有限,家長都想在一天內把檢查做完,院方只好分區域,住得愈遠、疾病嚴重程度愈嚴重的優先做,但很多家長堅持要做完,醫師只好不時地進出診間安撫,希望病童家長能將心比心。此時非常慶幸醫院是財團法人,如果是營利公司,一定馬上關門大吉。

若沒有使命感 很難撐下去

儘管每天面對國家未來的希望,但財報永遠是兒科醫師心中的痛。台大兒科醫師透露,兒童醫療大樓成立第一年(2008年),虧損近億元,看到數字每個兒科醫師都搖頭,私下開玩笑說:「要害一個人就建議他開兒童醫院,」因為「鐵定賠錢」。

11/15(六)免費入場|聽劉若瑀談優人神鼓的初心與遠行

小兒科有名的馬偕醫院也沒好到哪裡去,兒科主任開主管會議永遠低頭不語,因為財報讓他抬不起頭來。但馬偕畢竟有優秀的兒科團隊,加上是教會醫院,有使命感。在衛生福利部鼓勵醫院設置兒童醫院的情況下,馬偕破釜沉舟打通12、13樓建造成海洋區、森林區,海洋區的牆壁還會唱歌,住院病童經過自動感應唱出「Do Re Me」,造價上億。

受到院方的關愛眼神後,讓馬偕小兒部主任陳銘仁壓力更大了,他苦笑說,好像愈做愈虧錢,「我們在嗷嗷待哺,等待政府的金援。」

怎麼做怎麼賠,為什麼還要設兒童醫院?其實全世界的兒童醫院都賠錢,但賠錢還是要做,因為兒童是未來的希望。法國是最早設立兒童醫院的國家,早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就孕育了兒童醫院;英國到1852年才成立,是世界第二;美國則是1885年設置成為第三名;日本在1965年設置於東京。

因此台灣的兒童醫院起步算晚的,在台大醫院兒科大老呂鴻基30年來奔走下,總算有個雛形,儘管不完美,但終究誕生了!

募款要放寬 政府也需金援

中間的心酸委曲,呂鴻基最清楚,先是兒童醫院建地問題喬不攏,接著是經費一直延宕,多年來他除了看診、教學,到處奔走各機關要錢,現在都80多歲了,還在為兒童醫院的未來傷腦筋。

既然錢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最大問題,未來如果要有個國家級兒童醫院,該如何解決?許多兒科醫師建議,放寬募款辦法或是由長期國家經費資助。

江伯倫分析,其他國家的兒童醫院有很好的募款管道,例如請來知名影星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擔任代言人,讓大企業捐款可進到作業基金,運用到相關人事費用上,不再只能補助孩子醫療費。對此,衛生福利部次長林奏延鬆口說,可以考慮。

另有兒科大老建議,台大的作業基金有幾百億元,是否可以撥1/10來解救兒科就夠了?

陳銘仁說,很難跟財團開口要錢,好像治病為了要對方的錢,不是醫師該做的事情。記者打趣地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近幾年的孩子都選擇在馬偕出生,是否可詢問郭董捐款意願?他很不好意思說:「我真的說不出口!」

兒童醫院何去何從?是台灣醫療未來該思考的議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