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多元+友善+安全,把台灣魅力行銷到全世界

趨勢論壇11〉服務‧文化打造觀光競爭力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4-12-12

瀏覽數 14,200+

多元+友善+安全,把台灣魅力行銷到全世界
 

本文出自預見2015未來大趨勢

主持/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王力行

與談/交通部部長 葉匡時、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創始院長 白長虹、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馮明珠、瓦城泰統集團董事長 徐承義、如家酒店集團首席執行官 孫堅

〉葉匡時

拚觀光要重視「質」的提升

2014年台灣觀光人次將突破950萬人次,2015年就將挑戰1000萬人次!台灣旅客成長速度是全球第一,2014年1~9月,成長速度最快的是韓國旅客,增長超過六成。

過去幾年,台灣觀光市場倍增。近來「瘋台灣」現象也延燒到國際媒體,美國《紐約時報》評選全球必去的50個地方,台灣就排名第11名。美國電視台CNN也做了一個有趣專題:「台灣做到世界第一的10件事」。

台灣到底有何魅力?多元、友善、安全,是三大元素!

「多元」包括生態、美食、樂活、浪漫、購物與文化等六個面向。例如英國《Wallpaper》雜誌曾經報導台灣的創意西式料理,也有許多馬來西亞、香港的旅客來台拍攝婚紗照。台灣是購物天堂,外國人也喜歡到誠品享受文化氛圍。

「友善」則指網路、交通環境都很便利。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免費的Wi-Fi,加上綿密的交通網,任何地方都有公共運輸系統。台灣也力推低碳觀光旅遊,日月潭自行車步道是被CNN選為全世界10條最美的路線。

美國FBI曾調查,台灣是全球最安全國家的第二名,僅次於日本。

現在台灣拚觀光,不會特別強調「量」, 更重視「質」的提升。例如我們推特色觀光,海拔0到3275公尺的自行車觀光就被評為全球唯二的自行車登山路線,媲美阿爾卑斯山的自行車登山。觀光局也與文化部合作推出21條文化觀光路線。我們想對全球旅客招手:「旅行台灣,就是現在!」

〉白長虹

留意消費人口變化 避免商品同質化

「觀光旅遊」是全球共同的產業取向,WTTC(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指出全球有7兆美元的觀光產出,占整體產值的9.5%,貢獻度第一。觀光產業雇用人口有2.66億人,占整體的1/11,出口貿易的5.4%,服務貿易的30%。2024年,觀光產業還會有更大的爆發量,產值將從7兆美元成長到十年後的11兆美元,從業人口將達 3.47億人。

觀光產業有三個面向值得關注,首先是消費人口的變化。台灣自2008年開放大陸客來台觀光後,剛開始來台的旅客多是中老年人,之後逐漸往中年、青年人口轉換。年長的大陸客多懷有鄉愁,喜歡讀余光中、齊邦媛等作家的作品,為了歷史文化的接續而來。

中生代陸客聽的是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羅大佑的《戀曲1990》。年輕一輩迷戀電視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為了追逐周杰倫的流行歌與九把刀的電影而來,想要尋訪片中的鹿港老街,多是自由行,透過網路訂購,善於利用社群媒體來張揚個性、表達自我。

第二,觀光服務愈來愈重視聰明服務,尤其年輕一代的旅遊者在旅遊前已經對最好的物品搜索過,過程中還會上社交媒體去分享。

第三,產業之間的界線已愈來愈模糊,特別是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會衍生出很多產品與顧客群落。

要避免各地觀光景點都買到一樣的旅遊商品,應先掌握消費趨勢與需求。旅遊有享樂、健康社交、獵奇文化等目的,如果無法掌握消費者的動態變化,很容易同質化。商品開發應延伸記憶,做記憶的載體、經驗的延續,才能設計出有差異的旅遊商品。

〉馮明珠

當世界快速變動,你準備好了嗎?現在用最優惠【2.5折】訂閱遠見,掌握全球視野與領導人思維>

未來努力方向:商品結合在地特色

我在1978年就進入故宮服務,深刻體會到博物館是服務業也是公益事業,如何提升觀展經驗就是服務重點。

「典藏是博物館的心臟,教育是博物館的靈魂!」有人說翠玉白菜這麼紅,乾脆單獨展一區,但是單獨展出翠玉白菜不過是一個巧雕,應該和玉文化、俗民文化一起來看才有意義。故宮23個陳列室每年都有非常多展覽,為了達到最好的教育與觀展經驗,每個展都提前兩、三年策劃,已規劃到2018年。

2013年故宮參觀人次超過450萬人,2014年已經管控人數,但還是會超過520萬人,以觀光人次來看故宮的地位可媲美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故宮因不夠大,所以用各種方式來擴大服務,例如網站有九國語文版本、延長開放時間,也用耳機與旅遊業合作,在遊覽車上就先宣導博物館須知。

2008年之前故宮以日本、港澳客為主,2013年大陸客占總參觀人數的40%、日本12%、台灣民眾占35%。

我們努力讓展覽的流動性更大,但故宮的許多館藏必須有恆溫、恆濕的保存,不容易出去展覽。好在現在有許多文創展覽、數位展演與複製文物的巡迴展覽,我們與不少偏鄉學校、長青學院都有合作。

展覽同時就要思考,文化創意愈熱門的展件就有愈多人想要開發成商品,光是翠玉白菜的商品,故宮就有300多種。只是,熱門商品如何結合在地特色,避免同質化就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徐承義

科學方法管理東方菜 傳承數千年文化

對我來說,觀光旅遊就是體驗文化差異,許多人是透過語言風俗、名勝古蹟來體會,而我是透過吃,以味覺來記憶一個地方。

在歐美,東方食物愈來愈受重視, CNN選出的全球50大菜色中,有16道是東方菜色,第一名是泰國咖哩。美國的中式餐廳約有4萬3000多家 ,其中超過4萬家是家庭式經營,很難突破10家店門檻。為什麼?原因就在背後傳承數千年文化,牽涉複雜的食譜與料理藝術,很難被標準化、連鎖化。

因此1990年瓦城泰統集團開出第一家店時,就用科學方式管理東方菜色,主要有三大關鍵:食材規格化、服務標準化與人才系統化。

在90分鐘的用餐時間內有超過300個細節要照顧好,例如服務人員要以65分貝的聲音喊歡迎光臨,第一道菜要在8分鐘內端上,最後一道菜在25分鐘內上完,冰水控制在攝氏3度、熱水是攝氏85度等。

在料理上,光是月亮蝦餅就有108個步驟,常用的食材例如空心菜,每根菜長度控制在13~17公分、根莖為0.4~0.6公分。

數字的背後是人才管理,我們很重視人才培訓,兩岸有超過600位廚師、2600位同仁。讓全世界都能分享到東方美食的快樂,是我一生的志業;餐飲文化是觀光競爭力,也是很好的文化外交,希望能將這種熱誠帶到全世界。

〉孫堅

服務「三化」是提升服務的關鍵

如家酒店集團在全球300多個城市設點,擁有2800家酒店,也是第一個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酒店集團。

如家酒店集團之所以能標準化、規格化,關鍵有三點:

第一是服務流程化。如家約有17本服務聖經,8萬多位員工必讀。這個難度很高,因為員工的教育水平不一,但他們卻能學好、執行好,很不容易。

第二是服務情景化,也就是把服務概念落實於日常操作上,更容易操作。例如鋪床有32個步驟,但我們簡化成六個步驟。

我們提供的是服務體驗,若能夠讓員工體驗到被服務的場景,更能服務得出來。如家會帶員工體驗各種好的服務,看看人家節日是怎麼過的。

我們有許多員工來自於農村,有時他們會覺得「幹嘛擦呢?這已經很乾淨了!」就要提升他的美感經驗,以提升服務品質。

第三,服務的時尚化。服務概念要與時俱進,特別應該關注互聯網的影響。 互聯網已影響到未來,消費者的生活、思惟方式都改變了,更多的服務需要智能化,例如從預訂飯店到入住,滿不滿意,都是通過網路來表達。

台灣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食、美景,就是美言。我所到之處,台灣人不管是和一位服務員或一位企業家、政治家說話,都很平和安靜,而且很有文化底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