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羅斯橋爾大道上一處充滿酷炫塗鴉的創業空間內,許多年輕人正在筆電前編寫程式碼。指導他們的,竟是來自美國的可口可樂總部主管。
為何全球飲料第一品牌,要跑來協助不太相干的網創公司?原來,這個稱為「橋樑(The Bridge)」的創業加速器計畫,是特拉維夫市政府為當地年輕創業家量身定做。除了提供輔導課程,還特別補強他們的弱點:看懂全球市場。
非一般創投 是交流新點子
「我們詢問很多年輕創業家,發現最弱的是了解市場。不只需要了解歐美,還要了解新興市場,」負責輔導的特拉維夫市政府全球經濟發展總監葉兒.薇恩斯坦(Yael Weinstein)指出。
但也不可能把年輕人一個個送出國。轉念一想,乾脆邀請有全球經驗的行銷專家,進駐特拉維夫。
可是,市政府也沒預算請行銷大師,葉兒‧薇恩斯坦和團隊想破了頭,終於找出吸引大企業主動合作的辦法!那就是,請新創公司擔任大企業的腦力激盪團隊,協助大企業創新,大企業則免費傳授第一手行銷經驗,彼此都是對方的導師。
第一個合作伙伴就鎖定全球品牌行銷典範,2013年名列Interbrand品牌價值榜第三名的可口可樂,僅次於蘋果與Google。團隊為此特地遠赴美國,和可口可樂高層交涉,前後籌劃三年,終於在2014年實施。
最終說動可口可樂的理由,是剛好他們也正急著想讓企業內部創新。
「我們太大,也太傳統,內部員工怎麼提建議,都有包袱,可是,現在年輕世代的口味,愈來愈難抓,」可口可樂全球新興科技發展部首席建築師愛倫.波米(Alan Boehme)說。
波米是在矽谷創業網路公司多年的美國人,最近協助可口可樂內部員工掌握社群臉書、大數據等新科技。他直指,當他帶著好奇心態,先和一、兩個新創團隊交流後,馬上驚喜連連:「這些年輕人,光可口可樂的瓶子怎麼拿起來,都可以討論,也能馬上連結到最新的科技趨勢,討論出改良的方法!」
現正參加計畫的Ubimo公司創辦人朗本亞爾(Ran Ben-Yair),曾是當地Google員工。他離開大公司創業,就是想做結合大數據的廣告行銷服務。但許多想做大數據研究的創業家,最大痛苦就是沒有企業願把客戶資料,提供給年輕人研究。
這個煩惱,終於在可口可樂幫助下解決。本亞爾高興地說,他不但有很多資料可利用,還有可口可樂的行銷主管在旁,隨時指出盲點。初試成果佳,未來可口可樂正計畫鎖定其他城市、國家,開闢橋樑加速器新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