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超過一甲子的坤漳伯,五年前開始種有機菜,是附近最早從事有機耕種的小農之一。他苦笑,「當初厝邊攏笑我起肖(台語,鄰居都笑我瘋了)!有機產量不穩、抓蟲又麻煩,誰會做?」。
不久吳玉茹來收貨,開20分鐘車送到五結鄉廚藝教室,跟一群社區媽媽一起洗菜、切菜,包裝成箱,等物流公司上門,配送給台北的客戶。這是2014年6月拿下工研院「百人pitch╳創新馬拉松」第一名的「切好好」(Cutgood),一家由婆婆媽媽發起、為解決婦女失業而成立的社企。
跟很多宜蘭人一樣,吳玉茹以前也在台北打拚。回故鄉後發覺有很多單親、經濟弱勢、新住民背景的媽媽,只因沒工作,在家地位卑微。另一方面,近年有機飲食成熟,但很多職業婦女無暇買菜、料理食物,又擔心家人外食不健康。
閒暇農婦有收入 解決上班族下廚問題
吳玉茹想,如能善用鄉下婦女的零碎時間,幫忙沖洗、去籽、削皮、切片等前置作業,不僅幫他們創造收入,還可以幫都會上班族的忙,一回家只要簡單汆燙、下鍋翻炒,一家人就能開飯了。
為驗證創業點子,吳玉茹到台北參加創新課程與提案競賽,同儕幾乎都是新竹以北的年輕人或科技界,「只有我是當媽媽的,還是東部唯一的代表,」她回想。
在街頭募資的實戰演練課上,她的點子獲得18位民眾支持,現場募得5370元,成為切好好第一桶金。之後公司成立,她立刻把有機菜配送給那些民眾手上。大家收到的菜,上面都標示品種、小農姓名、產季、產地等生產履歷。
不到半年,已有六位小農加入切好好採購網,背後有數十位社區媽媽等著上工,可惜目前訂單仍不穩定,最大單筆不過2萬元。最近把訂購起價降到1000元起,營收四成給小農、兩成做為社區媽媽工資、兩成付物流,最後兩成才是行政及管銷成本,期待有企業長期配合。
切好好不希望顧客因同情心上門,只要想著不用大老遠到宜蘭買菜或每天跑有機店,直接上網訂購,「有媽媽們幫你切好好就行啦!」吳玉茹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