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新竹南寮漁港內,南華國中是一所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學校。
多年前,這所國中被許多社區家長視為「流氓學校」,問題學生一籮筐;抽菸、打架、霸凌,一件都沒少。連老師都快放棄孩子,紛紛請調市區。
如今,南華國中卻被教育部連續兩年評為品德教育和正向管教績優學校的模範學校;技職教育和社團活動更是教學特色。
走進校園,行政大樓前,豎立起一塊牌子,清楚標明學校特色:「品格決定一切,健康影響一生,技能受用一世,學習成就一人」。
滿頭灰髮、戴著眼鏡,身材纖瘦,臉上總掛著一抹笑容的校長吳文昌,在南華國中任教28年。在學生眼裡,他毫無校長的威嚴,而展現出一位慈祥溫和的大家長。
近30年來,眼看老師來來去去,從未請調其他學校的吳文昌感嘆地說,這裡很多家長因社經地位不高,忙於生計,無力顧及孩子教育,讓孩子出現行為偏差,不少學生動不動蹺課,上課上到一半就不見了。
校園秩序難以維持,許多小學生畢業後,重視教育的父母,寧可讓孩子轉往較遠的市區國中,深怕孩子誤入歧途,導致學區內五成小學畢業生根本不把南華國中當選擇。
一站兩個月 連家長也開始重視
當問題學生比例愈高,教學愈發困難,更加打擊老師的教學士氣。資深老師留不住,一有機會,就請調離開。
直到2007年,吳文昌接任校長後,才開始著手解決。「家長、學校、學生這三端,總有一方要先解套,」吳文昌認為,這三方難解的結,要從學校先做起。
重視身教的吳文昌一上任後,每天一早就站校門,迎接學生上學,呼喚每個學生的名字。放學也站校門,送走學生。沒想到,「站校門」意外成為他無心插柳的傑作。
當初,他單純認為,「很多校長不都會這麼做嗎?」原本只想站兩個月。不料有一次,他因開會無法站校門,隔天,就有家長向他反應,「昨天怎麼沒出現在校門口?」有學生也在聯絡本提到,「沒在校門口看到校長」。
他頓時驚覺,「校長站校門口」是會被看到的。而且有著深厚的身教意義。爾後,只要上下學時段,任何人都能在校門口看到吳文昌的身影。2007年至今,他一站就七年多。
更令人佩服的是,每次出現在校門口,他總能大聲喊出全校410位學生的名字;學生也多主動回應,毫不扭捏。漫步在校園裡,多數學生只要遇到吳文昌,都大方主動問好。
長期下來,原本總會聚集在校門口的街頭小混混,在吳文昌的「主權宣示」下,不再出現了。
開學三週 記住所有新生名字
吳文昌十分認同「德智體群美」的五育均衡理念。藉由站校門、跟學生打招呼的身教,他教育孩子,「做人要有人味兒,首先要懂基本的尊重和關懷。」
為了印證他的「神奇記憶」,《遠見》記者隨機和吳文昌走進某間國一教室,20多人班級上,他一個個指著學生,同時喊出他們的名字,連學生都嘖嘖稱奇。
但這不是天賦異秉。他指著頭說:「我腦袋不好。一開始,也無法全部記起人名」。為此,只要一下課,他就想盡辦法和學生互動;午餐時,輪流到各班吃飯,「我逼自己開學三個禮拜內,把新生姓名全記起來。」
國一學生珮淇說,她母親還因吳文昌能記起所有學生的名字,選擇讓她就讀南華。校長的努力,許多家長點滴在心頭;孩子們也深感被重視,而改變自己品行。
推動「3Q達人選拔」 改善校園風氣
但若遇到中輟生怎麼辦?聽到記者的問題,吳文昌頓了一下,低頭沈思說道:「我們只能經常去做家訪,當然會吃閉門羹。久了之後,老師當然會面有難色。」但吳文昌仍是不放棄,只能不斷拜託老師多去關心學生。
吳文昌認為,雖然這些不愛念書的學生無法顧及課業。但最起碼不能變壞,被灌輸錯誤的價值觀。「其實,這些孩子都很純真善良,就是需要勤於關注,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吳文昌堅持,即便十個只有一個能成功,也值得去嘗試。
站校門、記學生姓名外,吳文昌還在校園推動頗具特色的「3Q達人選拔」。3Q意指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智商)、EQ(Emotional Quotient,情緒智商)、MQ(Moral Quotient,道德智商),和佛光山星雲大師推行的「三好校園」理念相近。
照顧好學生後,還要穩定老師軍心。吳文昌深知,老師的高度流動性會嚴重傷害教學品質和師生互動。但南華國中的學生,每年更換一位班導師的狀況比比皆是。連看似品行差、滿口髒話的孩子,眼見班導師離開,也不禁掉淚問:「為何老師要走﹖」
講到此處,吳文昌歎了一口氣說:「穩定(老師)不容易啊!」
早期學校名聲不佳,學生外流嚴重,又導致減班。止血辦法,就是找到有教學熱誠、有能力的代課老師,止住生源流失;輔以轉變學校品德風氣,逐漸恢復家長的信心。
和高職合作 鼓勵學生上技藝課
然而,南華國中地處漁村,居民的社經地位難和大城市匹敵。吳文昌曾做過調查,孩子家長屬大學學歷的,相對少數。每學期2000元的課後輔導費,每班總會有兩、三個繳不出來的;有些孩子甚至在課餘時,得去附近魚市餐廳打工。
學校統計,學生家庭屬低收入戶,占總學生的8%;母親是外籍配偶的約14%;具有學習障礙或輕度智能障礙者,約7%;單親家庭約17%;學科測試上,孩子又是相對弱勢。「缺人、缺錢、缺資源」的困難,每天橫亙在眼前。
了解弱勢孩子對學業不感興趣,吳文昌積極和高職合作,每週開放兩個半天,鼓勵國三生學習技藝課程,這也成為南華的教育特色。
在學校、學生、家長三方合作下,品德教育和技能教育,自此成為南華國中脫胎換骨的兩大「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