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大EMBA校友會破天荒開設無學歷限制的「創業主管理精修班」,即使修畢後沒有學位和學分,但首次招收40個名額,就吸引超過120人報名。
學生組成臥虎藏龍,包括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裁蔡紹中(創辦人蔡衍明長子)、上海台商學校董事長楊奕蘭、貳樓餐飲集團老闆黃寶世、科嶠工業副總葉步章,還有女明星、目前是AYE公司總經理的葉全真等人。
創業主與第二代是主力
精修班主要針對創業主、創業主第二代,以及副總經理以上職位開課,為期十個月,並推派頂尖師資。有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別蓮蒂等名師。許多學生表示,光是看師資陣容就值回票價。外界一直以為,這個班是為因應「吳寶春EMBA事件」而開設,不過事實上,早在2012年,政大EMBA校友會就開始籌備。
當時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發現,有些企業家的學歷不高,但多年業界經驗,已培養過人的決策能力,而且學習動機也很強,「有人為了要報考EMBA,還特別到大學補修學分,」因此決定為他們開設特別班。
之後他和政大校友會合作,一起研擬課程,也詢問企業家意見,最終達成共識,規劃出「掌握未來」「迎向國際」「活用人才」「善用財務」「管控風險」和「充實技能」等六大主題。
另外,考量到許多學生沒有受過大學訓練,因此精修班要求學生在每次上課前小組討論,事先預習內容。政大EMBA校友會理事長謝書書表示,她自己也堅持一一先讀過講義,就怕學生一時無法接收艱深理論。
為了讓大家感情活絡,校友會還特別設計一系列活動。像是開學前,有為期2天1夜的營隊。之後大家還得繳交生命故事作業,希望透過故事分享,不僅彼此熟悉,也激勵出創業家精神。
「有人洋洋灑灑寫了十幾頁,也寫下面對困境的心路歷程,」一名學生說。精修班還有個最大特色是設有輔導員制度,就像是古代「書僮」一般,他們不僅一起上課、作筆記,也帶領大家預習和導讀,輔導員全都來自政大EMBA校友。
「輔導員是志工,不過大家都搶著報名,」謝書書說,由於「服務」實在太周到,許多人都不相信輔導員是自願幫忙,今年精修班來到第二屆,輔導員的報名太踴躍,還得篩選。
分享用人經驗 輕鬆解惑
在課程上,許多學生反應,相當符合工作需求。希諾奇檜木博物館總經理吳婷貴說,例如司徒達賢曾在策略管理課上,現場就以學生本身的企業實例來分析,提高理論在實務上的應用價值。
當時被選為案例的她,分享了自己在經營上的策略管理。她說,老師建議,由於檜木是台灣稀有原物料,因此應著重研發和價值,「以前我比較重視行銷,現在我應該在設計上多花點功夫。」
就是這些收穫,讓家住嘉義的她,即使隔週就要上台北,也不嫌累,最後還拿了全勤獎。對企業主來說,如何用人相當頭疼。像是康瑞行銷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郭俊良就說,自己始終不曉得該如何善用高學歷人才,之後經由同學們的經驗分享,解決了他心中的疑惑。
BTU詮勝國際公司業務部經理何國維對人才課程也印象深刻,身為企業家二代,隨著公司規模增大,必須建置許多組織管理法則,「以前覺得員工要盡量精簡,但上完課,才深刻體會應該多重視人才培養。」
何國維是首屆班上最年輕的學生,34歲的他,回憶起精修班依舊掛滿笑容。「面對60多歲的同學,一開始不知道怎麼稱呼,之後我們決定互稱對方學長姐,無形中拉近了彼此距離。」
有次,開學一個月後的聚會上,大家更當場舉辦「名字考試」,考驗彼此的友誼指數。「每個人都急著低頭用手機查詢,看起來相當緊張,就怕會壞了彼此感情啦!」他生動地形容。畢業典禮當天,當學生一一上台分享心得時,許多人都不禁流下眼淚。直到現在,聚會依舊沒少,「不過我們說好吃飯之外,也要討論個案,輔導員也一起來!」何國維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