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如何追求個人經濟「自立」?

觀念衝擊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14-10-29

瀏覽數 17,450+

如何追求個人經濟「自立」?
 

本文出自 2014 / 11月號雜誌 教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小孩

(一)經濟自立最重要

沒有一個現代人不嚮往「獨立」──尤其是思想獨立與行為獨立;甚至拋頭顱、灑熱血,就是要爭取政治獨立的民主體制──自由、人權、法治、正義、公平……。我自己何其幸運在一生的關鍵歲月中,生活在自由與開放的美國校園中。

今天的台灣人民,已一無恐懼地享受到台灣的民主果實;可惜的是在民主沒有成熟扎根前,就演變成了民粹!目前已陷入到了束手無策的地步。

此刻要討論另一種「獨立」,我是指經濟上的「自立」。在市場經濟運作下,如果個人沒有經濟上的自主,那會比失去政治上的民主更痛苦。「一錢逼死英雄漢」是小時候讀武俠小說時記得的一句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形容1960年代初期大陸家庭的貧窮。他說:「因為吃,我曾經喪失過自尊;因為吃,我曾經被別人像狗一樣地凌辱;因為吃,我才發憤走上創作之路。」因此,古今中外「窮」是最可怕的敵人。

要培養經濟自立,我提出人生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求學階段,自己的功課自己做。

第二階段:踏入社會,自己的工作自己找。

第三階段:建立家庭,自己的幸福自己建。

第四階段:事業奮鬥,自己的舞台自己創。

第五階段:夕陽餘暉,自己的晚年自己顧。

(二)自立從幼年開始

學習「自立」最重要階段,是從幼年開始:從小就要養成自己動手、動腦;流汗、流淚;用力、用心。親人、師友、同學、同鄉、同事都可以當「推手」,但自己必須要上台演出,走在第一線。別人可以幫忙,但不能替代。臨門一腳要靠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名片不是家世,而是自己的本領──學識、技能、人品、態度的總和。這些資產是不能以遺產方式來自上一代,下一代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社會上這樣的例子愈來愈多:生於一個很貧窮的家庭,和生於一個很富裕的家庭,是同樣地不幸。前者「缺少」各種機會;後者「浪費」太多可能。所幸大部分的人都像你我一樣,生長在小貧與小康的家庭,養成了我們獨立奮鬥的性格,自己要面對每一次困難,珍惜每一個機會,克服每一次挑戰。

(三)「我們會照顧自己」

人生經濟自主的五個階段,必須循序而進。

●從幼年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踏入社會,體驗社會冷暖,調整心態,急起直追。

●建立家庭要「腦中」有事業,「心中」有父母,「情中」有你我,「胸中」有大愛,「家中」有書房。

●事業奮鬥進入中年之後,更要發揮抱負,勇往直前。

●進入晚年,盤算一生儲蓄,除了部分給子女外,要在有生之年捐獻給母校、社區、公益機構及需要的人,「捨」的喜悅遠大過「留」的滿足。

(四)所得高,付稅就要多

在貧窮社會成長的人民,理所當然地要追求財富。隨著經濟發展,除了慢慢出現了中產階級,更有少數人變成了巨富。巨富的產生在任何社會很少不與壟斷、特權、投機、發生緊密的關係。如果政府與立法機構,對這些巨富不能有效地適時訂定累進稅率,財富懸殊及社會不滿的現象必然產生。當前大陸習近平之「打貪」就是要減少人民的不滿。台灣所嚮往北歐社會的福利,就是建築在全國平均稅負在30%以上(台灣目前尚不到13%)。

當個人所得不斷上升時,就應當歡天喜地多付稅,這是個人的榮譽及分享;而不是想盡各種辦法漏稅、逃稅,甚至用違反道德的手段,持續增加自己的財富。

縣市長選舉投票前夕,又會出現政策買票的誘惑──增加各種免費的福利。稅收不敢加,福利不斷增,天下有這般好事嗎?經濟自立的長者會很有尊嚴地告訴候選人:「把錢用在最需要被照顧的人,我們會照顧自己。」

從政者要以「溫暖的心」照顧大約二成的弱勢團體,但必須要以「冷靜的腦」推動施政,為八成人民構建一個安全與快樂的社會。這些施政是「求好」地鼓舞人民經濟自主,而不是只想做「討好」的聖誕老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