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有權自由選擇,是快樂來源

剖析幸福祕訣〉專訪「快樂學」先驅 聞荷芬

張德齡
user

張德齡

2014-10-28

瀏覽數 93,400+

有權自由選擇,是快樂來源
 

本文出自 2014 / 11月號雜誌 教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小孩

到荷蘭尋找快樂的祕訣,一定不能錯過鹿特丹著名的伊拉斯莫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聞荷芬教授(Ruut Veenhoven)。研究快樂學46年,他是全球第一位以科學為基礎,研究該學科的先驅,也是世界快樂學數據庫的創辦人。

在他的資料庫中,有超過3500項以上研究,超過2萬項重要發現。去年3月,日趨重要的「快樂學」從社會學院遷移到經濟學院,在這裡正式成立「快樂經濟學研究單位」。令人好奇的是,聞荷芬原本是個社會學家,為什麼會進入「快樂學」的研究領域?

憑著衝動與熱情 開啟研究之旅

原來,當年他看到一篇論文,提到共產主義下的人民比較幸福的論點,基於好奇,他開始想研究到底什麼因素會讓人比較快樂。但當時連他的指導教授都表示,「這不是科學的議題,也不太可能做出來」。

憑著一份衝動與熱情,聞荷芬在1969年還是寫下短篇的「快樂學」論文,開始研究之旅,成為全球第一位提出「快樂學研究」的學者,類似的研究多年後才在美國提出。經過多年研究,他發現快樂可以透過心境而改變。即便情況並未改善,但心境改變,快樂度就會改變,隨著年紀愈長愈有智慧,也會變得更快樂。

快樂大師如何定義快樂呢?首先問簡單的問題:「你對目前的生活滿意嗎?如果用一到十的程度,你會如何評比?」通常一般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回答這個問題,透過滿意程度才能做衡量,而當人們回答這個問題後,再去分析受訪者的背景資料、如性別、國別、年齡、教育程度與父母的關係等。

政府效能與品質 牽動國民幸福感

聞荷芬的研究也發現,一個人快不快樂和身處的國家有很大關係。人民是否幸福,與「政府的行政效能與品質」有絕對關係,如果身處貪污或政府效能不彰,人民的幸福指數會大幅降低。而他發現,男女愈平等的國家,國民愈快樂。例如在丹麥,人民平均幸福指數為8.4,而非洲的辛巴威則是2.8。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2014年一份全球十大最幸福的國度名單出爐,丹麥位居榜首,而荷蘭則蟬連第四名。聞荷芬教授指出,人民是否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也是快樂的一大主因。

他認為,荷蘭就像丹麥一樣,人民有充分自由選擇的權利。想要快樂,必須要達到某種生活品質,荷蘭也和丹麥一樣,是歐洲富裕的國家,人民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可以選擇何時結婚、是否想要小孩,到底要全職上班還是兼職,都是自己決定,而不是來自父母或是社會壓力,」他舉例。

就像成人一樣,孩子們有選擇的自由也是快樂的主因,荷蘭連續幾年也都贏得「最快樂的兒童」。從小,荷蘭的父母就培養小孩做決定的能力。例如,度假是荷蘭家庭中的大事,荷蘭父母不會權威性地說:「我們這次就去海邊度假!」而是會問孩子:「這次度假你們想去哪裡?」然後一起討論。父母從小讓孩子參與,同時也訓練孩子表達想法,共同做決定。

水平式教學 奠定學生快樂的基礎

不只家庭,聞荷芬教授認為荷蘭的學校教育方式,也是兒童快樂的原因。一份13~15歲兒童的調查報告,將教育模式分為「垂直式」和「水平式」:垂直式是從上至下權威式教育,老師透過黑板,單一方向傳授知識;而水平式則是學生自成一個群體,老師的角色如同教練,帶領學生共同討論,幫助他們尋找答案,探索世界。

研究證實,水平式教育出來的學生比較快樂,較能獲得成就感,並能奠定未來快樂的基礎。這些孩子長大後比較能夠為自己做決定,也擅長思考與分析,未來不管在職場或選擇伴侶都很受用。

聞荷芬教授認為,很多國家的教育都介於這兩者中間,在荷蘭則比較偏向「水平式」。這些學生或許在考試成績分數不高,但他們日後在實際生活中卻較為快樂。最後他用半生研究的結果堅信,一個快樂的人,工作會更有效率,也更容易成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