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快3個月的綠電,到底都是誰在買?《遠見》檢視認購綠電的自願揭露名單,逐一篩選與洽談,最後訪問到兩位個人戶與兩家企業法人,請他們談談為何買綠電?有什麼支持的理由或不滿之處?對往後的綠電制度有何期待?這群人既非名嘴、官員、利益團體或官派的認購部隊,只是一群市井小民與中小企業主。當立場迥異的正反雙方,整天透過輿論打口水仗,卻不一定有實質行動時,台灣如何邁向綠能,行動派的聲音更值得關注。
行動派市民1〉孫康華
每天省一杯咖啡,就可支持再生能源
住在新店的孫康華,一家四口在今年下半年認購5000度綠電。是綠電上路第一個月,認購量排名第二的個體戶。10年前,孫康華有位客戶舉家移民丹麥,要到那從事風力發電工作,「當時那位客戶感嘆,他的專長在台灣不受重視,」促使他開始關注能源議題。
年初,他們一家都參加反核遊行,除了戴上反核頭帶,一雙兒女還畫了「我愛台灣」海報。有天,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突然問:「爸爸,我們家有沒有用綠電?」讓他不斷注意綠電上路的消息,決定採取行動支持。7月2日,綠電上路第二天,孫康華特地請了半天假,一大早就跑到台電服務站申購,順便換用電子帳單。「我應該是整個新店第一個辦的吧!」他笑說。
應設專門窗口 便於申購
但孫康華困惑的是,台電的員工似乎對綠電業務不太熟悉,換了好幾位承辦人員,花了半小時才搞定手續。「他們好像不是很認真看待這件事,態度很消極,」過程中,服務人員還頻頻問他:「你真的要買5000度?」他建議,綠電申購的服務流程應該更便民,如開放上網申辦、設立專門窗口與客服熱線、額度用完前主動提醒等,最好像電信業那樣積極、主動,還有一堆資費方案可選擇。
孫康華覺得,政府宣導綠電似乎沒花多少資源。那天下午回公司上班,他問遍同事是否知道台灣已有綠電?結果沒人知道。「現在有那麼多免費的宣傳管道,像網路、臉書,在電費帳單夾DM也行,為什麼都沒做?」不過,買綠電不必重拉電線、重設電表或到家裡施工,「生活上沒有任何改變,所以你真的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到綠電?」孫康華苦笑。
因此,有人懷疑目前的綠電純度不足,買到的還是黑電。但孫康華認為,「多繳的錢,可以支持再生能源發展,這就夠了!」總有一天可以買到真的。孫康華算過,認購5000度綠電等於多繳5300元電費,分半年繳,等於每月多883元、每天多29元,「所以只要每天少喝一杯咖啡,或把星巴克改成7-ELEVEn,就夠啦!」他明年還會繼續認購。
他道出許多小市民的心聲,很多人想買綠電,只是苦無管道,沒辦法在屋頂裝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所以情願支持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台電綠電。「我們是真的要綠電,而且不在乎多那幾塊!」他希望掌權者可以聽到這些話,別再有不推綠能的藉口。
行動派市民2〉詹天福
勿因「瞎鬧」文化,妨礙綠電初衷
年逾五旬的詹天福,留學美國後從事醫療服務業。他有四個小孩,一家六口每兩個月電費2000、3000元,夏季電費帳單最高紀錄是3600元,「我們平常很少開冷氣,也不太看電視。通常電會用得兇,是小孩子準備考試的時候,」詹天福說。
不屬於任何環保或反核團體的他,在7月10日認購了4000度綠電,高居個人戶前五名。「沒辦法,我們家去年用的電量就這麼多,不能超買,」他苦笑。詹天福感嘆,現在台灣有種要不得的「瞎鬧」文化,特定立場的少數人只要大聲吵鬧、打死不退,就可挑戰公權力、甚至要脅企業。面對能源爭議也是如此。很多人口口聲聲反核,但蓋風力發電機要罵、漲電價也不行,然後用電一個比一個兇,「那你告訴我,還有什麼方法?」
他不少朋友平常聊天或上網,常因能源議題而翻臉,拿著道聽塗說的資料互相叫罵,但高中、大學都參加辯論社的詹天福認為,能源技術衍生的安全、環保跟經濟,是不同層次的議題,「怎麼都混為一談了?」他直搖頭,「這種吵架方式,就跟小時候男生不跟女生玩一樣,非常幼稚!」與其爭論不休、光說不練,他決定到台電服務站申請綠電。
台電若沒勁推 乾脆委外執行
當天,櫃台人員還一再提醒他:「你確定真的要買?會多花錢喔,到時候別說我沒警告過你!」讓他哭笑不得,「台電到底歡不歡迎民眾買綠電?」他建言,如果台電真的不甘願推,政府就該找更有效率的單位做,別讓執行阻礙了綠電。
知道詹天福買了綠電,有朋友笑他被騙,「你怎麼確定買到真的綠電?」對於這些風涼話,他總回答:「那你怎麼證明是假的?」他感嘆太多人只會反對、潑冷水,卻不提出解決方法。
儘管台灣因良莠不齊的傳媒環境與愈形誇張的瞎鬧文化,常使政策陷入昨是今非、因人廢事的窘境,但詹天福認為,「雖然不能改變別人,但可以先從自己做起!」
企業響應綠電1〉花蓮豆腐工廠 味萬田
不滿意但可接受,才有機會改革
綠電上路頭50天,企業認購榜第一名,竟然是間位於後山的豆腐工廠「味萬田食品」,一口氣買了3.6萬度,直到上緯與日月光加入,才把味萬田擠到第三。來到花蓮壽豐鄉,這裡以前是政府規劃給榮民開發的大同合作農場,味萬田就藏身這裡。
不過,味萬田的創立者不是老榮民,而是出身台中、58年次的魏明毅。本來在台北當藥師,工作穩定、薪水不差,但緊湊的生活節奏,心裡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台北有種擁擠的疏離感。」直到看了《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2007年移居花蓮,承接以前的醬油工廠,改做有機豆腐,「這是為了留在花蓮而創的事業,」夫妻倆笑著說。
目睹311核災 決心參與改變
做豆腐,看來與能源議題沒啥關聯,為何響應認購綠電?魏明毅其實是受福島核災的啟發。2011年3月11日,他到東京看展找最新的豆腐生產設備,結果飛機還沒降落,地上就發生地震,飛機一直在上空盤旋,最後改到關西降落,展覽因此取消。
「剛下去的時候,感受真的很強烈!」魏明毅發現,儘管國家遭逢劇變,但日本民眾還是非常循規蹈矩,規定零售業義務提供物資,礦泉水、飯糰、麵包都被拿光,但不相干的零食、口香糖,大家都不會亂拿,高速公路上也沒看到有人超車開路肩。
回台後,魏明毅覺得必須做些事,幫忙改善台灣能源結構,「我們以前習慣期待,但現在應該馬上行動,不能再等了!」他認為從發電占比來看,台灣核電去年只占16.5%,比日本更有機會戒掉核能。但跟朋友宣傳反核時,魏明毅常被嗆:「你就別用電啊!」他心想也對,「我反核,但不反電,」尤其自己開工廠用電比一般人兇,哪有資格說教?
所以,一得知台灣推出綠電,他二話不說立刻申請。當天服務人員還跟他說:「你是全壽豐鄉第一個辦的!」
接受綠電 是能源自主第一步
實際經營企業的他明白,每多付一塊錢電費,都是增加生產成本,但他相信,只要大家肯掏錢挺綠電,讓它達到經濟規模,價格就會降下來。他還有另一個思考點,假設電費不得不漲,企業體質也必須升級,提高效率與利潤。否則像味萬田這樣的中小企業,也沒有一年多付好幾萬電費的本錢。
魏明毅用最熟悉的豆腐說明,如為標榜健康,不用防腐劑做豆腐,還有什麼替代方案?對此,味萬田注重低溫保存,用不繡鋼取代木製模具,減少微生物污染,且堅持聘雇本國勞工,不用外勞降低成本。經過幾年摸索,味萬田的營運逐漸走上軌道,近來食品安全新聞不斷爆發,使主打天然、健康訴求的有機豆腐更受歡迎。
不久前朋友帶外賓參訪,結果就是《半農半X的生活》作者塩見直紀,讓魏明毅非常感動。對剛上路就風波不斷的綠電,「你可以不滿意它,但還是應該接受,然後改革它,」魏明毅直說,為了長遠的能源自主還是得踏出這一步,因為能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就是能源自主!
企業響應綠電2〉高雄能源服務公司 節能屋
做綠能生意,當然應該以身作則
來到離高雄氣爆災區不遠的三多圓環,節能屋(Ecolohas)是8月份第一家認購綠電的企業法人,共買了2.4萬度,至今仍是企業認購榜的前五名。決定買綠電的人,是綠島出生、現年48歲的陽明坤。他過去是宏碁(Acer)在高雄最大經銷商,近年轉投再生能源領域。
隱形障礙多 客戶使用率不高
包括八八風災的大愛園區、駁二藝術特區、屏東養水種電計畫,都有他規劃的太陽光電裝置。高雄科工館展示的「樂活節能屋」,則是他另一間分公司。長年在第一線推廣綠能的陽明坤感嘆,十個上門詢問裝設再生能源的客人,最後大概有九個打消念頭!因為有許多外人看不見的「隱形路障」。
他舉例,台電常以保守眼光評估再生能源,怕裝太多影響原本電壓,可能燒壞周邊線路,結果只允許最少量的綠電設備。其次,台電還會加收「線路補助費」(加長電網費用),動輒百萬起跳。很多投資再生能源的廠商一開始都不知道有這條,得標後才發現利潤被吃掉,鬧出許多糾紛。「這種作法,全世界只有台灣有!」陽明坤相當無奈。
再來,很多土地或建築的產權、開發、跟使用權,都不是同一個單位,一再提高再生能源裝設的複雜度。問及為何想買綠電?陽明坤理直氣壯地說:「我自己是推廣綠能的,我不支持,誰支持?」他坦承常上網跟人論戰,老是被嗆:「那你自己有沒有買?」恨不得大聲對外宣布:「我真的有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