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因師資培育多元化,加上少子化造成學生數銳減,導致正式教師缺額跟著減少,每年衍生出上萬名「流浪教師」。一直被視為鐵飯碗的教職,出現巨變,讓許多教育系所的畢業生人心惶惶。
但台中教育大學校長王如哲有不同觀察,「流浪教師是假議題!」他認為,以前師資培育是計畫性培養,現在則是儲備幹部制,從中篩選出更適合、更優秀的人選。「若是數量剛剛好才有問題,當然要層層把關,」他說。
為了提升競爭力,許多教育科系學生選擇繼續升學,也有老師回校在職進修。據教育部統計,102學年度的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學歷調查,超過43%擁有碩士。多念一個學位不僅能讓老師加薪,也能多學一個專業、並提升教學品質。因此對教育學群的學生來說,如何透過各種進修管道加強教學能力,例如學習「翻轉教室」和「學思達」等教學法,才是最迫切的議題。
發展潛力
教職非唯一選擇 企業也有教育需求
在教育所方面,近期許多學校開設多元文化教育和教育機會均等課程,讓學生了解如何縮短城鄉差距、提升原住民教學品質,並讓不同潛能的學生能適才適所。而隨著線上教學風氣愈來愈盛,教育研究所不僅加開資訊教育的相關課程,也要求準老師們調整教學模式。「現在的孩子是數位的原住民,」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方德隆認為,老師要學會設計教學軟體,並將教材轉為數位學習,不僅可以增加教學效率,也能讓孩子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
百業蕭條 唯有教育一枝獨秀
事實上,當老師已不再是教育學群畢業生的唯一就業選項,現在已有更多元的就業選擇,投身企業界便是其中一項。像是高師大設有事業經營學研究所,培養學生管理領域知識,以協助企業經理人解決問題。另外,特殊教育備受關注之下,也急需大量人才,包含心理師和語言治療師。
據統計,台灣過動兒盛行率約8%,每12個小朋友就有1人可能是過動兒,為此新北市政府從今年開始,首創讓心理諮商師進駐校園,協助孩子學習。聽力學與語言治療師也同樣熱門,愈來愈多人尋求語言治療課程,目前許多醫院門診需排到三個月至半年。
校園現場〉高師大聽力與語言治療所碩三 丁奕瑄
建立專屬資料庫 從實習中累積實力
「國小的時候覺得當老師很酷,就想說自己未來也要當老師,」說話輕聲細語的丁奕瑄相當嚮往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也認為老師是一份有意義的職業,因此就讀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大二時,她上了一門溝通障礙課程,開始對語言治療產生興趣,「老師是語言治療師,分享許多讓人感動的案例,」她說,當時擔心未來的就業問題,希望自己能培養更多專業,決定報考聽語所。
由於語言治療領域沒有太多補習班,所以丁奕瑄只能靠自己準備,當時她上網查詢各校老師使用的上課書單,也詢問學長姐使用哪些教科書。
接觸語言治療 了解病患所需
她說,由於語言治療的範圍很廣,包含生理、解剖、語音聲學和語音知覺等,因此建議學弟妹要先清楚弄懂每個不同領域的知識。她也建議學弟妹可以整理一本名詞解釋筆記本,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方便隨時查詢。
上研究所後,實習是聽語所相當重要的課程,分為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校內實習時,學校會請督導進行協助,丁奕瑄說,自己第一次接觸小朋友的輔導案例時相當緊張,但努力將課堂所學發揮出來。「除了幫助言語治療外,也必須了解家庭背景,」她說,像是有些小朋友的口吃狀況,其實是複製父母親的講話模式。
之後丁奕瑄也到醫院實習,每天接觸大量的小孩、老人病患,她輔導小孩時以誘發方式為主,「了解他的興趣在哪裡,從遊戲中誘發他說話。」另外,包含失語症或是老年人的發聲、吃飯等問題,都是語言治療師的範疇,「語言治療是很重要的事,從出生到老都可能會經歷,」丁奕瑄說。
產業現場〉桃園縣南美國小心理諮商師 陳柔秀(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
輔導問題少女 從黑暗體悟光明面
目前擔任心理諮商師的陳柔秀,回想起當初踏上這條路的誘因,忍不住仰天大笑了一下。或許這一切是從誤打誤撞開始,不過在過程裡,她卻比誰都認真付出,最終也獲得了最想要的成果。高中時,就讀第三類組的她,因想逃避指考的壓力,希望以推甄方式上大學,看來看去似乎北教大的心理諮商系勝算最大,便決定轉組跨考。當時家人極度不諒解,心灰意冷的她找尋輔導老師求助,「也讓我對這個工作有了憧憬!」。
念大學時,她發現必須要有碩士學歷,才能考心理諮商師證照,大學畢業後,她連考兩次研究所都沒上,但她不放棄繼續考,而這段重考期間累積的工作經驗,讓她更篤定要走這條路。她曾經在格瑞思心理諮商所工作半年,擔任行政職的她,同時間爭取參加心理師的督導會議,一起聆聽個案。陳柔秀說,這讓她了解如何輔導小孩,及該如何關心、同理別人。
設身處地 協助走出悲痛
另一個工作經驗也同樣收穫很多。她在內政部的「少年之家」擔任生活輔導員,面對的是從事援助交際的青少年女孩。從這些孩子身上,也讓她對人性本善有深刻體悟。有位小朋友叫「阿珊」,不僅數度逃跑、頂撞老師也毆打同學,讓所有人都相當頭痛。
當時陳柔秀擔任輔導角色,她試著跟阿珊建立關係,也幫忙她累積表現分數。一段時間後,阿珊得到了到外頭放風幾天的機會,但這時院方不願放人。不過陳柔秀當時對大家說:「這是她的人生,應該要尊重,你們相信了她,她就會相信自己。」院方才同意。
結果,阿珊依照約定時間回來,當天全院區歡聲雷動,「真的是非常令人感動的時刻!」陳柔秀紅著眼眶回憶。之後,她終於考上研究所,並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實習,面對有幻聽、幻想症狀的精神病患者,讓她一度覺得自己所學根本用不上。當時有個小朋友分享許多故事,之後才發現,這些都是編造出來的謊言,讓她整個傻了,她找督導請教,得到的解答是:「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要透過這樣的故事表達什麼呢?」
她才恍然大悟,原來面對所有病患,都應該設身處地理解,並且回歸到心理諮商的最根本,走進病患的心理世界,才能帶領他走過創傷和悲痛。
【畢業學長姐學習訣竅】
1.走進學校/社區/醫療機構諮商中心,為自己預約諮商晤談,體驗個案的心情,也增進對個人議題的探索與了解,以擴展對於生命的認識。
2.組織一個同儕小組共學共享討論,同儕學習監督,絕對是實務工作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3.定期參與實務工作研討會或團體訓練課程,在不同領域或學派深耕、進修,擴展個人在知識層面的寬度
4.持續接受個別督導,心理師的督導歷程是自我照顧,也照顧個案。
5.為自己的家庭、學習、休閒娛樂、工作、社交等生活安排妥當:活出健康、美好的人生,就是心理工作者最好的招牌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