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老」不再是票房毒藥 帶出更多社會關懷

藝文圈也吹起熟齡風

林思宇
user

林思宇

2014-08-01

瀏覽數 30,050+

「老」不再是票房毒藥 帶出更多社會關懷
 

本文出自 2014 / 8月號雜誌 養得起的未來

隨著社會愈來愈老化,近幾年來老化相關題材的散文、小說、電影、廣告等,也逐漸受到重視。

以老人為題材的紀錄片電影《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還創下3000萬元台灣票房的佳績;奧地利探討老來太太失智的電影《愛慕》,也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全台人文藝術工作者投入老人相關題材的創作,或許可從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第一支廣告片說起。而且他們挑戰的是更高難度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失智症。

1998年基金會成立時,執行長鄧世雄說,台灣人完全不認識失智症,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請來知名演員郎雄,台詞是「雖然我忘了,但是不能把『愛』忘掉」,讓台灣人認識失智症。

後續又請來孫越、藝人陳建州等拍了幾支廣告,迴響熱烈,民眾紛紛致電詢問,捐款也跟著進來。

《被遺忘的時光》

集票房毒藥於一身 卻感動人心

2006年日本電影《明日的記憶》,描述阿茲海默症病患的絕望,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寫著:「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忘了我,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講述50歲的廣告公司高階主管得到失智症的情節。

當時到基金會到處找電影公司希望能合作引進,卻處處碰壁,對方總冷冷回應說「一定會賠錢」,沒想到這部日本片在台灣非常賣座,創造1200萬票房。

這讓鄧世雄想到台灣也有不少失智感人的故事,因此邀請金馬獎導演楊力州,花三年時間拍攝,中間基金會贊助的錢用罄,楊力州還去新聞局申請補助,《被遺忘的時光》上映後,也創紀錄片500萬元票房新高。

楊力州回憶,當時和製片友人談到拍攝此類紀錄片時,友人告訴他,紀錄片是票房毒藥,遠不及商業電影,即使是老人知名演員卡司,票房還是不會好,老人也是票房毒藥,加上又是失智,「等於集三個毒藥於一身,註定沒機會。」

楊力州坦言,拍攝期間沒有想到票房問題,但上映第一天心情很緊張,沒想到戲院坐到七成多,觀眾以中老年人居多,終於放下心中大石頭。

《被遺忘的時光》上映了2個多月,楊力州看到許多觀眾哭著走出來,觀眾理解到照顧失智症家屬的困難「就很棒了」,還是當年華語電影排名第六名,市場的反應證明了一切,「三個毒藥的電影又怎麼樣?」

就在拍《被遺忘的時光》時,楊力州被老人家的故事深深感動,當時剛好在新聞上看到高雄一群有活力的阿公阿嬤,讓他接著又拍《青春啦啦隊》。《青春啦啦隊》敘述一群有活力阿公阿嬤,從廣場練習到上世運舞台,看見生命燦爛與美麗,讓觀眾覺得70歲也有春天。

紀錄片真實呈現未來的問題

現在正在拍老人布袋戲紀錄片,楊力州堪稱全台灣拍最多以老人為題材的導演。對社會愈來愈老化,他感受深刻:「沒有意外,我們都會老,老人所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未來要面對的,問題若能夠解決,某種程度也在幫助自己。」因此他拍的,都是「未來電影」。

《被遺忘的時光》上映時,鄧世雄邀請前副總統連戰觀賞,原本連戰另有要公,無法看完整部電影,但是緊扣人心的情節竟讓他看完全場,主動想要幫基金會募款,跟鄧世雄說:「好久沒辦募款餐會了。」

募款餐會邀請楊力州參加,令他至今難忘的是,才吃到第二道菜,司儀就說捐款已達2000萬元,「我聽到時,嘴裡的雞湯差點沒吐出來,我們拍片拍得多辛苦!」最後募到3600萬元。

鄧世雄也發現,透過影片讓失智症問題被注意,但還是不夠。因此他又請穀得電影負責人李亞梅幫忙,找來四名新銳導演,原先每人只給40萬元,希望能拍網路短片,讓議題在網路上發酵。

沒想到新導演找來陣容堅強的卡司,包括張震、隋棠、郭采潔、李烈等,最後將四部短片結合成《昨日的記憶》,還得到德國曼漢姆影展評審特別獎等大獎。

《不老騎士》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沉寂5年 天時地利人和獲佳績

2012年,還有一部大家最熟悉的老人電影《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上映。描述17名平均81歲的長者,為期13天的環島故事。團員中有兩個得癌症、四個要帶助聽器、五個有高血壓,團長還兩進兩出醫院,但終究完成環島夢想。

原本主辦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只預計花20萬元,請人做旅程紀錄,但在和爺爺互動中,當時還不是導演的華天灝,感受到爺爺的真誠,當爺爺幫他夾菜,和他握手、擁抱時,讓他覺得是難得的好題材,「應該可以剪到還算好看的故事。」但無奈最後錢燒完了,案子延宕。後來申請到輔導金,才有第一個版本在電視播出,並在校園巡迴放映。

華天灝說,本來要做成電影,但是找錢、找人都不順利,才又停擺。2007年電影就拍好了,等到五年後才正式上映。沒想到,票房創下紀錄片冠軍3000萬元。

分析成功原因,華天灝謙虛地說,真的是太幸運,有大眾銀行不老騎士的廣告打在前,加上近年來台灣人對於老化的危機意識又比2007年高許多,天時、地利、人和,才有好成績。

其實老人題材電影要賣座很困難。電影工作者李亞梅分析,老人是不討喜的主題,因為電影主要消費年齡平均21.7歲,以18歲到34歲最多,年輕觀眾喜歡愛情、娛樂、動作片,「老人題材真的很難賣。」

但這幾部成績好的紀錄片,李亞梅說,跟名稱都取得非常有活力有關,如《青春啦啦隊》《不老騎士》,加上有非營利組織與企業主背後包場支持,才會有好成績。

除了電影外,近幾年來文學、小說談老人的也不少。知名小說家黃春明,就有不少談及老人的作品,1999年出版的《放生》,集結10篇小說出版,以文學角度探討高齡社會中農村老人的問題。

近年最受矚目的老人文學作品,要屬作家簡媜的《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這本書480頁厚厚一本,但字體大了兩級,描寫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阿嬤、母親、公婆等老化的過程。此書於2013年拿下誠品華文創作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透過廣告、電影與文學藝術創作,可以讓老化議題更深入一般人的意識中。

《百歲老人蹺家去》

瑞典暢銷小說 全球熱銷200萬冊

儘管老人題材看似冷門,但也有機會成為暢銷大書。瑞典作家喬拿斯.喬納森(Jonas Janasson)2009年所寫的《百歲老人蹺家去》,光是書名就吸引人,100歲還可以翹家噢?這本書描寫百歲人瑞亞倫不想人家幫他慶生,從養老院穿著拖鞋逃跑的故事。書中描繪的這個主角亞倫,不是普通的糟老頭,回首這百年,憑著自己的奇才和好酒量,不論是宋美齡、毛澤東都要對他敬畏三分,此外,他還成功阻止暗殺邱吉爾計畫,並間接觸怒史達林,讓他心臟病發。

小書中一連串的旅程,讓讀者捧腹大笑,是瑞典年度的暢銷小說,熱賣超過200萬冊,同時在德國、荷蘭、挪威、丹麥和以色列等,都是當時暢銷排行榜冠軍。還獲得丹麥年度代表之書第一名,入圍荷蘭年度歐洲最佳小說,台灣由《皇冠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中文版。由於讀者反映熱烈,翻拍成電影,去年耶誕節在瑞典、丹麥和挪威上映。

香港《南華早報》的影評認為,雖然有暴力場面,若干角色因暴力而亡,但處理手法卻輕鬆得驚人,因此,觀眾應該會乍看不喜歡,但多看兩眼又會不可自拔地深陷其中。

《去看小洋蔥媽媽》

從日本紅到台灣 笑中帶淚的失智故事

去年6月底從日本引進的漫畫《去看小洋蔥媽媽》,63歲的無名禿頭漫畫家岡野雄一,中年失業又失婚,帶著兒子返回長崎老家,陪伴失智症的母親,漫畫描述笑中帶淚的日常生活。

《去看小洋蔥媽媽》2012年1月在長崎自費出版,在老牌書店排行榜連續兩個月蟬聯第一,庫存售完後,7月由西日本新聞社發行重新編輯版。

本書創下日本書市自費出版的奇蹟,大家口碑相傳,攻占亞馬遜(Amazon)等各大排行榜,短短半年就銷售10萬冊,日本知名媒體《讀賣新聞》《朝日新聞》、NHK、TBS電視台爭相報導。目前在日本銷量超過16萬冊,有超過150萬人的Facebook(臉書)粉絲幫忙加油。

透過網路向一般人募款,由日本現役最高齡的導演森崎東改編成電影上映,觀眾都笑著流淚出場。台灣則由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和天馬行空共同發行。電影在金馬獎放映後,好評不斷。

今年6月13日上映,由郭子乾和黃嘉千為台語版配音,名模林志玲力挺,台語版中客串小洋蔥媽媽年輕時好友惠子一角。志玲姊姊看完電影深受感動,她說:「透過這部電影,會發現在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長輩,他很可愛,可是他變得不一樣了,需要多付出一些關心及關懷。」

孫越看完後說:「失智不見得是一件壞事,這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體會失智者的時空錯亂。」

文學藝術電影,是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社會愈關心老人,作品自然也會增加。未來,鐵定會有愈來愈多的老人題材優秀創作一一冒出來,用藝術人文的關懷,與社會一起搶修老年學。

你可能也喜歡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