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獨居、退休不寂寞,用畫筆揮灑新人生

退休更快活2〉薇薇夫人 樂茞軍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4-07-31

瀏覽數 201,750+

獨居、退休不寂寞,用畫筆揮灑新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4 / 8月號雜誌 養得起的未來

自從10年前先生病逝後,樂茞軍就獨居至今,享受著一個人老後的快樂,而且愈發神采奕奕。樂茞軍,就是早年知名的專欄作家薇薇夫人,若不說她生於何年,絕看不出她已82歲。更令人讚嘆的是,她的身體比很多年輕人健康,沒生過什麼大病,只有血壓高一些。

「很幸運,應該是基因不錯,我不吃補品,不吃中藥,每天就吞一顆維他命,高血壓控制得很好。感謝老天,」坐在淡水濱海咖啡店裡的她,臉上雖有歲月痕跡,但容光煥發,氣質依舊,還是那位大家所認識的熟齡知性美女。

喪夫後轉換心境 從山區搬到海濱

2004年先生走了後,樂茞軍不想獨守舊宅、睹物思人;為了轉換心境,她將安居30年的新店花園新城房子賣了,從山居來到海濱。有些退休人士會因離開熟悉的生活圈而茫然失落,但她不會。她說自己適應力強,淡水、三芝像鄉村,加上現在生活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事,她可以慢慢找到自己最舒適的生活節奏。

她也不像一般銀髮族,晨光即起運動,她仍習慣夜讀,晚上11點躺在床上看書,12點才進入夢鄉。早上7、8點起床,看報吃早餐,午飯後畫畫,晚上在社區散步,臨睡前一定做20回眼部按摩操,生活規律,怡然自得。

剛退休時她對做飯沒興趣,只求填飽肚子。最近幾年開始覺得做菜很有意思,那是一鍋南瓜湯引起的。琥珀色的湯鍋裡是深淺不同的金黃色湯汁,秀色可餐,煮好的當下她就畫了一張靜物小品。之後,她就常常做些色彩豐富但簡單的菜,例如五彩繽紛的羅宋湯,白玉似的豆腐上點綴青豆或紅椒,紅瑪瑙似的酸甜小番茄,可口又賞心悅目。

雖然先生早走,但有兒有女的她,從沒想過要依賴兒女。女兒遠嫁美國;50歲的小兒子10多年前就到大陸發展,開了一間拍攝汽車廣告的工作室。

外出打拚的兒子,感謝媽媽身體健康又個性獨立,很羨慕媽媽住在空氣清新、天空蔚藍的淡水,年初決定在此購屋,做為未來退休的住所,兒子的新家就先給媽媽住。對於新居裝潢,樂茞軍對兒子媳婦說:「只要給我一間畫室就好。」

繪畫是不老祕訣 開畫展考驗勇氣

說來,畫畫可能是樂茞軍樂在退休的不老祕訣。樂茞軍,具有多方才華,早年主持過電視與廣播節目,還曾為《聯合報》專欄執筆20多年,對於情感、婆媳和親子關係等家庭問題有獨到見解,出版過《一個女人的成長》《從中年出發》《生活裡的詩情畫意》等著作,是60、70年代台灣深具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之一。

一直是職業婦女的她,將大半歲月奉獻給了工作和家庭,65歲(1997年)生日那天,她毅然決然從《國語日報》的社長職位退休,開始規劃自己的第三人生。

她坐在桌前寫下「退休生活計畫」,心底的藝術靈魂呼喚著她。從小喜歡塗鴉的她,因成長環境不允許和家庭、工作的羈絆,一直只能將「背著畫架走天涯」的夢想放在心中。因此她退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進畫家奚淞的畫室,拜奚淞為師。她拿起炭筆、彩筆,學習素描、畫石膏像和水彩,鑽研各種繪畫流派、技法,以及顏料怎麼化開等專業知識,揮灑人生新舞台。

「老師其實不太會管我,但是我很用功,每天像瘋了似地畫,每星期都會交一批畫作給老師,」樂茞軍說,畫了9年,有一天她問奚淞,可不可以開畫展?「妳要開,沒人能攔著妳!」奚淞開玩笑回答。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2006年她開了第一次畫展。個性樂觀開朗的她說:「我不在乎人家批評,我又不是科班出身,開畫展是為了考驗自己的勇氣。」第一次展出的畫作有她的自畫像、人物像,以及她為英年早逝的大兒子周凱留下的畫像。畫面上,瀟灑帥氣的周凱,凝視著一旁在草地上奔跑的兒時小周凱。時間靜止,兒子永遠活在媽媽心中。

1986年底,從事劇場燈光設計的周凱,為「當代傳奇」創團大戲《慾望城國》的演出,爬上24呎高的滑動鋼架調整燈光,因連續多天徹夜趕工、體力不支,不慎摔落地面,腦部嚴重挫傷,在加護病房躺了18天後離世,這一天也是他26歲的生日。

物質生活雖減碼 精神卻大大加分

當時遭逢痛失愛子巨變的樂茞軍,陷入深深的憂鬱,甚至一度想自殺,覺得人生走到盡頭。經常不知所措,唯一能做的就是睡覺,從早睡到晚,她不想也不願睜開眼睛,希望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很長的夢;她甚至沒有守在醫院送兒子最後一程,也沒有出席兒子的喪禮。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過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情緒才慢慢穩定。「傷痛只能靠時間慢慢沉澱,畫畫可以把我的精神和心靈填滿,」她緩緩地說。 找到並培養一個讓自己寄情的興趣,是樂茞軍認為營造人生第二個春天的快樂祕方。

2006年她將退休後的生活智慧分享出來,寫成《美麗新生活:樂在退休》一書。書裡傳達最重要的觀念,就是鞏固金錢與精神兩大支柱。樂茞軍說,退休後的財務需求要早早規劃,需要多少錢自然因人而異,但「絕對不要相信『由奢入儉難』這句話,除非相差太懸殊,否則減少開支,儉樸過日子,一點都不會損傷生活品質。」

如果不能開源,就要節流。退休後,樂茞軍改坐公車和捷運,很少買衣服,保養品也改用開架貨。生活最大支出是1萬元的租金,每月開銷大約維持在3萬元以下;除了過年會收下兒女的紅包外,她靠著自己的退休金過活,至今還沒讓兒女奉養過。

樂茞軍說,退休後多的是時間,充實精神生活比理財更難,不論是帶兒孫、當志工、學習新知、重新逐夢,生活一定要有方向感。「興趣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殺時間,而是真正投入,」樂茞軍說,現在她如果一天不畫畫,就覺得難受,路上的行人對她來說,都是線條和顏色。 比較閱讀和畫畫這兩種嗜好,她說看1小時書,眼睛就花了,但畫畫可以不停地走動,看到的是色塊,並不傷眼。眼力好時可以畫工筆,再老些,還是可以畫寫意、抽象畫。畫畫不受年齡、眼力的限制,愛怎麼畫、就怎麼畫,自由奔放。

樂茞軍將讀書、寫作和畫畫,視為一輩子的「情人」,因為它們永遠不會變心,而且只要她喜歡和願意,可以一直認真地鑽研。「這樣東西一定要是自己非常喜歡、抓得住的,才會投入,不能當作殺時間那樣隨便做做。人生的時間很短,還殺它?不可以的。」樂茞軍說,寄情這件事若放在一個「人」的身上,不管你有多愛對方,那天對方若變心了,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但樂茞軍並不反對喪偶或無伴的銀髮族,談一場黃昏之戀。身邊就曾有朋友來詢問她這位兩性專家,表示兒女反對老媽媽交男朋友,但個性開放的她反倒鼓勵,只要沒有妨礙他人,有何不可呢!

退休只是換舞台 對身後事百無禁忌

「規劃退休生活就是這幾個原則和觀念,但有些人就是做不到,因為性格決定命運,也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她說,退休生活也是一樣,性格開朗,平時就有好奇心、童心的,喜歡學習的人,退休只是換了另一個舞台。怕的是個性本來就閉鎖的人,退休後失去了生活重心,悶坐家中,徒然浪費了人生最燦爛的黃昏時光。

對於生死與身後事,百無禁忌的樂茞軍看得很開,幾年前就簽了「臨終前不接受心肺復甦術」的意願書,也寫好了遺矚,交代兒子萬一那天到了,不用舉行任何儀式,骨灰火化後灑入她最愛的大海即可,「這是人生必經的階段。」

從絢爛歸於平淡,樂茞軍細細品味人生,她會繼續執畫筆,觀察人生百態,開畫展;即使獨舞,樂茞軍也要舞出獨有的美麗姿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